物,网上讨论文章很多,我就不细说他了。
费观,字宾伯,江夏鄳人,他的一个族姑是刘璋老娘,自己又做了刘璋女婿,这样亲的关系,也投降了?
“观建安十八年参李严军,拒先主於绵竹,与严俱降。”——三国志
“璋复遣护军南阳李严、江夏费观等督绵竹军。严、观率众降,同拜裨将军。”——华阳国志
其实费观比李严小二十几岁,现在才二十出头,他能有什么主意?只是以刘璋亲戚的身份来监军的,但遇事还不是听李严的。
“观年少严二十余岁,而与严通狎如时辈云。”——三国志。
话说,年龄真不是问题啊,比如大叔我……
虽然季汉辅臣赞有写费观,但含糊得很,没什么可说的。费观的族兄费伯仁,是刘璋请到益州的,费伯仁有个族子费祎,不过这时候还小,与刘璋军没什么关系,不必说了。
总的来说,刘璋军当时主力仍在,新到的李严的费观又没经历过涪水的败仗,绵竹的这次大投降行动,主要还是思想问题吧。
另外在绵竹,还有一个刘璋手下前来投奔刘备,就是李恢。
当时李恢只是益州郡的督邮,太守董和举荐李恢到刘璋身边去任职,李恢在路上的时候,正好刘备起兵了,“恢知璋之必败,先主必成”,于是就自称益州郡的使者,代表全郡去投奔刘备,可想而知,刘备一定欣喜,重用他了。
李恢既然撒了个谎,以后肯定要想办法圆过去,董和也许就是被他说服投降的,不过这个史料无载,李恢最大的功劳是到汉中去“交好马超,超遂从命”。
在《华阳国志》里面,只说“马超率众自汉中请降。刘主遣建宁督(邮)李恢迎超。”这里就看不出李恢有说服之功,可能《三国志》替李恢作传的时候美化传主吧。
原文中的“建宁督”,究竟是漏了一个字,还是刘备新封的职位,这个存疑。
演义中李恢说马超的一段还颇为精彩,有闲的人自己去翻。
李恢日后平定南中诸郡功劳为最,所以云南地区的传说中,把关羽的女儿关银屏配给了李恢的儿子李蔚。
三国志记载:“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之后才进军雒城。
《黄权传》:“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刘备在接收了李严军队后,便分兵平定诸县,一来是觉得仗打得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