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被迫离京。
待他回到京师之后,清流一脉,除了杜宁之外,竟已经没了拿得出手的人。
所以,在回京之后,哪怕知道天子不喜欢徐有贞,陈循还是明里暗里帮他争取了好几次,虽然最后都没有成功,但也总算是尽力了。
说回这次的东宫出阁之事,对于陈循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如今萧镃虽然执掌了翰林院,但是还没来得及主持会试,没有新晋的庶吉士可用,这个时候,如果东宫出阁,势必要启用仍在翰林当中的词臣。
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后的机会了。
一旦明岁会试举行,萧镃手中有人可用,打压他们就毫无压力了。
而对于陈循来说,他不像其他的尚书一样,有扎扎实实的政绩傍身,他身上只有一个大渠的功劳。
但是,修筑大渠对于普通的官员来说,是大功劳,但是对于六部尚书来说,只能算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勉强能够站稳脚跟而已。
想要在朝堂之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必须要有自己的人脉。
当然,还是那句话,敢拼敢闯不是鲁莽,如果前头是死路,那陈老大人绝不会去撞这个南墙的。
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天子!
虽然这半年多没有在京城里头,但是,对于朝廷局势的关注,陈循丝毫都没有放松。
哪怕没有亲身经历,可陈循依然能够感觉到,天子对于朝堂的把控力,越来越强了。
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天子往往还需要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子越发变得心意难测,一举一动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就拿这次的东宫出阁之事来说,哪怕今天,余俨站了出来,持如此激烈的态度反对。
陈循依然不觉得天子在刻意阻挠太子出阁!
这不仅仅是所谓的直觉,更是当初,还是陛下登基前后的那段时间,陈循几经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早在天子写下那份手诏的时候,陈循就曾有疑惑,天子怎么会如此爽快?
到后来发生的种种事件,陈循对天子越来越了解,心中也就隐隐约约有了结论。
或许,当时天子说的是实话,如若太子没有失德之举,他老人家,真的不会动摇东宫!
或者再直接的说,天子是真正的心怀天下,对于皇位最终的归属,并不囿于自身血脉,所以,他敢于坦坦荡荡的写下那份手诏。
这不同于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