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定论的猜测,而是陈循心中依旧确定的看法。
虽然这段时间,随着太上皇的归朝,朝中涌起了种种言论,但是陈循始终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天子没有限制东宫的意思,他老人家之所以不为东宫备府,或许,正是为了东宫着想。
毕竟,从道理上来讲,余俨说的才是对的,过早的接触政务,对东宫的成长其实反而是不利的。
当然,这有利于东宫地位的稳固,因为随着属官的备齐,哪怕太子尚幼,东宫势力也会渐成雏形,。
如果这个判断成立的话,那么继续推演下去,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应当是无可无不可的。
天子不会刻意的限制东宫,但是,也不会过分的将东宫护持在羽翼之下。
如果朝议上,真的要为东宫备府,他老人家大概率也不会阻拦。
因此种种,陈循才决定冒一次险。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是有试错的机会的。
将一切摆到台面上,反而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
隐约当中,陈循心头还有一个猜测。
于是,在众目睽睽当中,他索性不再遮掩,移步上前,开口道。
“陛下,东宫出阁乃是大事,备置属官亦是重中之重,先太宗皇帝设内阁,领东宫讲读事,今内阁诸事繁重,恐难有精力,辅导太子课业,然东宫储本,不可轻忽。”
“又今内阁之中,虽有首辅,次辅之分,首辅独掌票拟,有分票之权,次辅却惟有其名,与诸辅臣并无权异,此乃名不副实也,故臣斗胆进言,东宫方立,当有重臣辅之,内阁既有此职事,不妨令次辅兼理詹事府,以辅太子。”
这话一出,群臣不由掀起一阵议论。
不明真相者,觉得这位陈尚书的胆子也太大了,天子都还没开口,说要不要设詹事府呢,他这就直接举荐人选了。
但是,真正洞悉朝中局势的人,如王翺,胡濙,陈镒等人,立刻便将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像串线一样连了起来。
与此同时,作为被举荐的人选,俞次辅倒是有些发懵。
太子府属下,设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三个衙门。
其中詹事府最为重要,统管府,坊,局之政事。
詹事府的主官,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以朝廷所处分军国重事及抚谕诸蕃恩义,陈说于太子”。
如果说,左,右春坊教导的是太子的经义课业,那么詹事府培养的就是太子的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