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各部间的有效协同,则是历代兵家和将帅都反复强调的布阵法则。这就意味着,从来不会有什么万无一失的阵法或阵图,事先规划好的阵法、阵图只能是作为临战时的参考,而不可一味照搬。】
【但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宋太宗赵光义似乎始终领会不了。】
【976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盛年骤然离世,其弟赵光义于“烛影斧声”的谜团中匆匆即位,是为宋太宗。】
【尽管宋太宗是否弑兄篡位众说纷纭,但其继承人身份并无法理依据却是事实,这也使得太宗急欲对外用兵,完成太祖时未尽的击败契丹、收复燕云的大业。】
……
宋太祖赵匡胤:什么情况,难道朕不是自然死亡的吗?
宋太宗赵光义:陛下,臣弟决没有那心思,绝不会谋害兄长的,这盘点也说了这是谜团,若我谋害兄长不可能没记录的。
宋太祖赵匡胤:哼,我也不为难你,你以后就好好当个闲散王爷好了,若有心思我绝不轻饶。看看你的那些后代,有几个成器的?
宋太宗赵光义:是,臣弟知道了。
三国张飞:这不得宰了他。
三国曹操:对,这不杀了,留着过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宋太宗赵光义:……
……
盘点继续:
【然而,事实证明太宗完全缺乏兄长那样卓越的军事能力,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宋军曾两度发起对幽州的攻势,但均为宋军挫败,两场失利使北宋的武装力量蒙受巨大的损失,在对辽作战中也不得不转入守势,收复燕云的希望沦为泡影。】
【在一连串军事作战中,宋太宗独特的“指挥风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露:他极度倚赖预先制定的阵图去指导和干预前线将领的行动。】
【太平兴国四年,在宋军第一次幽州溃败后,辽军大举南犯,当崔彦进、崔翰等人领军迎敌前,太宗即亲自授予诸将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雍熙四年,在宋军于幽州二度溃败后,太宗又召大将潘美、田重进、崔翰入朝,赐予“御制平戎万全阵图”,并“授以进退攻击之略”。】
【既称“万全”,太宗对其所设计的阵图一定是颇为自满的,他也确实觉得自己就是“军事天才”,打仗打不赢那都是由于将领没有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谕之,不听者多致败事。”】
【那这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