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百胜的“平戎万全阵”到底长什么样呢?】
【仁宗朝编修的军事类书《武经总要》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太宗“阵图”的详细记录,“平戎万全阵”在组成上分为前锋、中军、后殿、左右翼五部分,共计兵力十四万余人。中军为并排的三个方阵,构成主力,每阵各方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二百步,每阵间隔一里,阵面长计十七里。中军方阵每一地分(五十步)设战车一乘,配属士兵二十二人,三个方阵的主力总计部署战车四千三百乘,兵力十一万余人。
环绕中军的是骑兵,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骑,共六千二百五十骑。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骑,共三千七百五十骑,计每阵一万骑,共两万骑,另有探马六百五十骑。前锋、后殿亦各为两列,前列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骑,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骑,共一千八百六十骑,另有探马四十骑,计每阵五千骑,共一万骑。】
【辽军是游牧民族,最擅长的是迂回、埋伏、截断敌军粮道,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无疑是希望用拥有大纵深和严密护卫的阵型阻绝被辽军抄后路的隐患。】
【可纸面上再好看的阵法,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上便是另一码事了。“平戎万全阵”最大的缺陷是编制浩大、笨重累赘,假使完全遵照其要求布阵,方阵长宽均将达到二十里,意味着其适用的战场必须在毫无河流或山林阻隔的平坦地区,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另外,整个阵型既以“五阵”的形态展开,中军却又以歩车混合的方式去组成横向的“三阵”,大阵套小阵,显得极度呆板,十四万人若是一五一十照此阵图布阵,耗时之久可以想见,很可能阵型尚未摆完,辽军骑兵就已冲到眼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