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谁优谁劣。
许多翰林,一辈子都是翰林学士。
非一甲进士,也有好几位入阁。
“这六篇文章各有千秋,臣等恭请圣裁。”
“徐师可有相中的文章?”
“京兆贾珠的文章,谈及变法可以择一州一府试行,乃老成某国之言,可列入头榜。”
阁老们与景泰帝商量时,贾珠耳朵尖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内阁有三位徐姓阁老,唯有首辅徐介当得景泰帝一声‘徐师’的称谓。
“徐阁老慧眼识珠。送上门的关系不攀,还算人吗?”贾珠暗自嘀咕,等放榜后,一定要登门拜谢举荐之恩。
“贾珠,抬起头来,让朕看看。”景泰帝宽厚的声音响起。
“拜见陛下——”
“不错,不错,当为今科探花郎!”
“臣叩谢陛下——”
贾珠托了年轻俊朗的福,名次首先定下。
同行的五人,有的年岁比政老爷都大,白胡子一大把。
唯一与贾珠年岁相近的,还是个大胖子。
探花郎,贾珠实至名归。
“谁是崔颢?”
“拜见陛下——”
“年轻有为,可为榜眼。”
“臣叩谢圣恩——”
大胖子出列,激动得肥肉颤抖。
声音听起来有些耳熟。
贾珠稍一琢磨,这不是会试时住自己隔壁的胖哥儿吗?
缘分呐!
“缘分呐——”贾珠仿佛出现了幻听。
“珠哥儿,咱两缘分天定,恨不得与你结为异姓兄弟,往后定要多多走动才是。”
皇家赐宴上,崔颢举杯邀饮:“为兄占着家世的便宜小胜一局,惶恐惶恐。”
贾珠感觉很新鲜,还能遇到个嘚瑟出身的同年进士:“我姓贾,神京贾氏的贾,荣国府的贾。”
一门双公,百年望族,了解一下?
拼家世,从来没输过。
贾珠矜持的举杯共饮:“崔贤弟出自哪家高门?”
“我姓崔,崔友乾的崔,崔友仁的崔,家父和二叔都在户部混日子。”崔颢清空杯中酒,笑嘻嘻作答。
户部尚书由内阁辅臣代领。
户部左侍郎崔友乾。
户部右侍郎崔友仁。
崔家兄弟把户部经营的水泼不进。
家传的理财本事,羡慕不来。
景泰帝上位后,六部高官变更职位,唯有户部左右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