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虎牢关,又会如何巧妙用兵,与窦建德周旋,直至取得战争的终极胜利?
首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李世民初到虎牢关的情形。
之前,李世民定下分兵之计,命齐王李元吉、老将屈突通率领主力,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亲率一支精锐部队,快速抢占虎牢关,迎击窦建德的十余万大军。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的用兵原则,总结起来,四个字可以概括:兵贵神速。必须要以最快的行军速度,进驻虎牢关,挡住窦建德的十余万夏军。
前文提及,窦建德率军抵至洛阳附近,并没有马上直取虎牢关,这样才给了唐军可乘之机。但是,这并不代表,窦建德不重视虎牢关。一旦窦建德反应过来,出兵攻取虎牢关,李世民的一切谋划,就都会付诸东流。因此,李世民必须要抢在窦建德前面,进占虎牢关。现在,唐军和窦建德拼的就是速度。
所谓速战速决,说干就干。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玄甲军,急速行军,奔赴虎牢关战场。当时,对于李世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李世民带着他的三千五百玄甲军,马不停蹄,昼夜不息,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虎牢关。
李世民为了尽快抵达虎牢关,选择在武德四年(621年)三月二十四日正午时分出兵。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率领玄甲军,进入虎牢关,成功抢占伏击地点。
三月二十四日,从洛阳出发;二十五日,到达虎牢关。在抢占虎牢关后,李世民命令麾下三千五百玄甲军,迅速做好战斗准备,严阵以待。果然,仅仅过了一天,二十六日,玄甲军与窦建德的第一次交锋,拉开了帷幕!
从部队开拔,到进驻虎牢关,再到与夏军正面交锋,李世民前前后后,总共才用了三天时间。由此可见,李世民行动之迅速,超出了窦建德的预料。虎牢关之战的初期,李世民率先抢得先机,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虽然李世民成功抢占虎牢关,领先窦建德一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从此便能高枕无忧。接下来,李世民所要面临的局面,则更为严峻。什么局面呢?还是前文反复提到的问题,李世民兵力太少。
李世民率军长途奔袭,抢占虎牢关,截击窦建德大军,仅仅点集了三千五百玄甲军。至于唐军的大部主力,此时全部留在洛阳城下,由李元吉、屈突通指挥,围攻洛阳。这样看来,李世民目前所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区区三千五百玄甲军。而他对面的窦建德,却手握十余万大军,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
两军兵力对比,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