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唐高祖的面前。李渊得知前线战事后,也不由内心动摇起来。
唐高祖李渊认为,洛阳城防坚固,王世充又铁了心要死守,唐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洛阳。既然如此,倒不如暂时从洛阳撤军,回到关中休整。何况,此番攻打洛阳,唐军基本占领了河南全境。返回关中后,唐朝应该好好经营打下的河南州县,以便为下一次进攻洛阳的战争打好基础。
很快,唐高祖发布密敕,命令李世民班师。接到父亲的密敕,李世民顿时左右为难起来。一方面,他不能公开违背父亲的旨意;另一方面,眼看胜利在望,他又不想白白放过近在咫尺的洛阳城。
思来想去,李世民还是决定,不能撤军,这场仗要继续打下去。可是,毕竟唐高祖的密敕已下,李世民总不能抗旨吧!经过一番考虑,李世民当即上表高祖,向父亲详细分析洛阳军情,同时,立下军令状,保证攻下洛阳。不仅如此,李世民特意委派参谋军事封德彝,入朝觐见,向唐高祖当面力陈:
世充得地虽多,率皆羁属,号令所行,唯洛阳一城而已,智尽力穷,克在朝夕。今若旋师,贼势复振,更相连接,后必难图! (《资治通鉴》)
李渊收到李世民的上表,以及听了封德彝的当面力陈,认为李世民分析得很有道理,便不再提撤军一事,支持李世民继续围攻洛阳。说服了父亲之后,李世民又对王世充展开心理攻势,他致书王世充,对他晓以利害,希望他不要顽抗到底。可是,王世充始终置之不理,不予答复,这是拒绝了李世民的劝降。
既然劝降不成,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打,打到王世充投降为止!不久之后,唐军趁夜行军,一举袭破了虎牢关,生擒荆王王行本、长史戴胄。夺取虎牢关,是李世民在整个洛阳之战期间下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李世民正是在虎牢关这个地方,彻底决定了洛阳之战的最终胜负,一战功成。
到了武德四年(621年)三月,针对洛阳久攻不克的困局,李世民及时调整攻城战术。先前,李世民大军围城,以为王世充主力被灭,肯定能迅速攻取洛阳。但是,他显然低估了洛阳郑军的守城能力。面对唐军的大举攻城,郑军决定殊死一搏,拼命死守。因此,洛阳才久攻不克。
不过,李世民非常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速胜不行,不如缓胜。于是,李世民改变了原先一味强攻的战术,采取了一种较为稳妥的方略:围困。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唐兵围洛阳,掘堑筑垒而守之”。李世民命令部队,在洛阳城外挖掘堑壕,修筑壁垒,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