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王世充长期对峙。
很明显,李世民围而不攻,这是要活活困死王世充,切断洛阳与外界的联系,耗尽洛阳城中的粮食补给。李世民很清楚,王世充如今已今非昔比,主力损失殆尽,城内粮草短缺,而自己麾下有十万大军,帐下还有一大批善战的名将,更有后方源源不断的水陆补给线。供应前方大军。所以,李世民认为,跟王世充耗,自己完全耗得起。这样一来,李世民和王世充二人,就在洛阳城下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李世民一改变战术,马上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来,洛阳城中,已经极度缺粮。现在,李世民又对洛阳围而不攻,这样使得洛阳的形势愈发严峻,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曾经繁华富庶的东都洛阳,此时此刻,则完全变成了一副阴森恐怖,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
城中乏食,绢一匹直粟三升,布一匹直盐一升,服饰珍玩,贱如土芥。民食草根木叶皆尽,相与澄取浮泥,投米屑作饼食之,皆病,身肿脚弱,死者相枕倚于道。皇泰主之迁民入宫城也,凡三万家,至是无三千家。虽贵为公卿,糠核不充,尚书郎以下,亲自负戴,往往馁死。 (《资治通鉴》)
由于极度缺粮,造成了洛阳城内的通货紧缩,一匹绢有时候只能换来三升粟,一匹布也只能换来一升盐。以前那些价值连城的服饰珍玩,到这个时候,一分钱都不值,甚至贱如泥土。
洛阳城中的粮食,基本吃完了,连草根、树皮都吃完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怎么办呢?他们只能将泥土、米糠活在一起,做成面饼,暂时果腹充饥。可是,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是,营养不良。许多百姓都身患重病,全身浮肿。一时间,饿殍遍地,死者不计其数,场面非常凄惨,不忍直视。
普通百姓如此,那些洛阳的高层官员,也好不到哪去。当初,皇泰主迁入宫城的百姓,总共有三万人家,而此时却剩下了不到三千家。洛阳百官,无论是公卿,还是尚书郎,也总是吃不饱饭,经常饿死一大片。
由此可见,李世民调整战术,围而不攻,无疑对王世充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时的洛阳城,只剩下一副好看的躯壳罢了,内部早已烂透了。战争进行到这一步,王世充真的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
应该说,接下来,李世民只需继续围困洛阳,摧毁王世充的斗志,多则一至三月,少则半月,王世充将会彻底陷入弹尽粮绝,内外交困的绝境。届时,攻下洛阳,不过是举手之劳。说不定,还能不费一兵一卒,迫使王世充出城投降。洛阳之战打到现在,才算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