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郑军的重围,但是,这场遭遇战,他也打得十分艰苦。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突出重围,返回唐军大营的时候,整个人搞得十分狼狈,差一点被当作敌军细作,连大营都进不去:
世民还营,埃尘覆面,军不复识,欲拒之,世民免胄自言,乃得入。 (《资治通鉴》)
因为战况激烈,等李世民突围还营时,全身上下风尘仆仆,脸上布满尘土、鲜血。所以,驻守大营的唐军士兵,不知道这是李世民,拒绝让他进入。没办法,李世民只得解下盔甲,众军一看,竟是秦王,立即打开营门,李世民才得以回营。
经过在慈涧的一番激战,李世民以数百轻骑,击退了王世充三万郑军,突出重围。王世充被迫返回洛阳,婴城固守。随后,李世民亲统五万唐军步骑主力,挥师进军慈涧,向洛阳外围逼近。
慈涧首战告捷,击退王世充三万郑军,并没有让李世民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慈涧一役,其实就是一场局部战斗,连战役都算不上。尽管王世充引兵退去,但主力并未遭遇重创,唐军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
李世民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冷静地分析形势,洛阳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且王世充经营多年,兵力雄厚。所以,唐军不能贸然强攻洛阳,即使最后真的打下了洛阳,唐军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样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李密和瓦岗军的悲剧,就是前车之鉴。
既然不能强攻,李世民该如何用兵呢?四个字:包围洛阳。针对洛阳复杂的敌情,李世民所采取的战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分兵截断王世充南北救援道路,对洛阳城形成包围态势。
在统领五万步骑,挺进慈涧之后,李世民立刻调兵遣将,开始排兵布阵。如何排兵布阵呢?李世民命令行军总管史万宝,率军自宜阳向南进据龙门;将军刘德威兵出太行山以东,围攻河内;怀州总管黄君汉从河阴发兵,进攻回洛城;上谷公王君廓进攻洛口,截断王世充的粮食补给线。至于李世民本人,亲率唐军主力,驻兵于北邙山,连营以逼之。
这样一来,李世民部署唐军,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口袋阵”,重兵包围洛阳,对洛阳外围的城镇、州县,逐步进行蚕食。果然,李世民的这种蚕食策略,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郡县,纷纷望风而降,归附唐军。洛阳下辖洧州、邓州的行政长官、当地豪强,相继献城降唐:
黄河已南,莫不响应,城堡相次来降。 (《旧唐书·太宗本纪》)
看到唐军如此咄咄逼人,所向披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