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充不能再龟缩城中了,他决定主动出城,去会一会李世民。这个时候,王世充竟然异想天开,希望可以说动李世民撤军。武德三年(620年)八月,王世充倾巢而出,陈兵于青城宫,李世民此时也已经兵临洛阳。两军隔溪水对峙,王世充率先向对岸的李世民喊话,俨然一副地方军阀的口吻:
隋末丧乱,天下分崩,长安、洛阳,各有分地,世充唯愿自守,不敢西侵。计熊、谷二州,相去非远,若欲取之,岂非度内?既敦邻好,所以不然。王乃盛相侵轶,远入吾地,三崤之道,千里馈粮,以此出师,未见其可。 (《旧唐书·王世充传》)
王世充的本意,是希望李世民及早退兵,双方相安无事。可是,李世民此次挥师东征,对洛阳志在必得,目标很明确,不破洛阳誓不收兵,哪里会因为王世充的三言两语而引兵退去。所以,一听王世充这么说,李世民十分鄙夷,随即以一副君临天下,平定四海的王者口气,驳斥王世充:
四海之内,皆承正朔,唯公执迷,独阻声教。东都士庶,亟请王师,关中义勇,感恩致力。至尊重违众愿,有斯吊伐。若转祸来降,则富贵可保;如欲相抗,无假多言。 (《旧唐书·王世充传》)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王世充欲使唐军退兵的幻想,彻底破灭了。目前,唯有一战到底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于是,李世民、王世充各自鸣金收兵。双方厉兵秣马,不久的将来,洛阳城下,将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
事实上,关于如何攻打洛阳,李世民早就心中有数。他的战术,总结起来,八个字可以概括——重兵合围,逐步蚕食。李世民兵临洛阳,却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集结优势兵力,包围洛阳。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部署军队,扫清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如此用兵的目的,就是要迫使王世充收缩战线,退守洛阳,将王世充活活困死在洛阳城中。
这样一来,唐军对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开始实施定点清除,一步步压缩王世充的生存空间。当初,李世民挺进洛阳之时,布置了四路大军,对洛阳形成四面合围之势。现在,这四路唐军,坚决贯彻李世民的蚕食战术,相继对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与州镇,主动展开了攻势。
最先发起进攻的,是怀州总管黄君汉所部唐军。李世民定下围困洛阳的大计时,分派了四员大将,各领一路唐军,四面出击,攻略洛阳外围。黄君汉所部,正是四路大军中的其中一路。
黄君汉的作战任务,非常明确,自河阴出兵,袭取回洛城,从郑军手中夺下回洛城这一军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