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章 中原劲敌(1)——夏王窦建德(4 / 17)

导的河北义军。不过,窦建德凭借其过人的谋略与武力,多次击败隋军的围剿,进而一步步发展壮大,逐渐在河北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隋势力。

当然,窦建德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不仅仅依靠谋略、武力,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了所有人的支持。这种人格魅力,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仁义。窦建德正是通过仁义,才得以一步步崛起于乱世。

在众多隋末群雄中,窦建德无疑是一个另类。他不像薛举、薛仁杲父子那样残暴好杀,也不像王世充那样阴险狡诈,更不像刘武周那样两面三刀。相反,窦建德却与唐高祖李渊有些类似,两个人共同体现了一个特征:仁义。

例如,窦建德起兵之初,就表现得极为平易近人。身为义军首领,窦建德经常拿出身上的所有财物,接济他人。而且,他从来不摆架子,经常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一来,义军上上下下,都心甘情愿为窦建德卖命:

建德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均劳逸,由是人争附之,为之致死。 (《资治通鉴》)

前文说过,窦建德出身贫寒,世代务农。正是贫穷的家境,使得窦建德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据史书记载,窦建德每次攻城略地,所缴获的战利品,全部分给手下将士,自己分文不取;并且,窦建德平时的生活,也是非常节俭朴素。窦建德一般的伙食,都与士卒一样,从不吃肉,只吃蔬菜、脱粟饭之类的粗茶淡饭。并且,窦建德的妻子曹氏,素日里也从不身着绫罗绸缎,身边伺候的婢女,也仅仅十几人而已:

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 (《旧唐书·窦建德传》)

以上的种种事迹,都只是窦建德的个人行为。更能凸显窦建德仁义特征的,还是在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敌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窦建德率军围困河间。当时,城内粮草耗尽,河间郡丞王琮坚守河间城,抵御窦建德的进攻。就在此时,噩耗传来,隋炀帝在江都遇害。王琮得到消息后,率领城中官吏,为隋炀帝发丧。很快,窦建德派遣使者进城,吊唁隋炀帝。王琮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全城官吏,向窦建德投降。

王琮投降后,窦建德手下的不少将领,觉得王琮是被逼无奈,才献城投降。因此,他们建议窦建德,干脆烹杀了王琮,杀一儆百。对于诸将的一致意见,窦建德一口回绝,正色警告众将:

此义士也。方加擢用,以励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