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武周的意义,不单单只是衣锦还乡,更是他人生事业的新起点。也正是在马邑,刘武周逐渐崛起,成就出了一番霸业。
关于刘武周的崛起,与一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此人是谁?马邑太守王仁恭。应该说,王仁恭对刘武周是有知遇之恩。刘武周重返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事实上,直属马邑太守王仁恭的管辖。
并且,两人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王仁恭曾经是杨义臣军中的得力干将,刘武周投军之初,也正是在杨义臣帐下效力。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加上刘武周本人骁勇善战,武艺冠绝本州。所以,王仁恭对他是青睐有加。根据史书记载,王仁恭非常信任刘武周,“令帅亲兵屯阁下”,允许刘武周将自己的亲兵驻扎于太守官署。
可是,王仁恭的真心相待,换来的却是刘武周的恩将仇报。最终,正是这个刘武周,亲手结束了恩公王仁恭的性命?原来,刘武周当时和王仁恭的一个侍妾,产生私情。为此,刘武周惴惴不安,时常担心事情败露。思来想去,刘武周便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那就是先下手为强,杀掉王仁恭,占据马邑,趁势起兵反隋。
隋炀帝三下江都之后,隋王朝真的是大势已去。对内,各地义军蜂起,一发不可收拾,渐成燎原之势;对外,突厥与隋朝关系破裂,多次兴兵南下,入侵隋朝边境,劫掠财物,杀害百姓。
面对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局,刘武周也明白,与其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武将,倒不如趁乱而起,成就一番宏图大业。于是,刘武周开始密谋起兵造反。恰好,此时正有一个合适的契机。
这个时候,山西境内爆发了严重的饥荒,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而马邑太守王仁恭此人,偏偏又是个贪婪无度之人,肆意收受贿赂,却不拿出来赈济饥民。刘武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四处散布谣言:
今百姓饥馑,僵尸满道,王府君闭仓不赈恤,岂为民父母之意乎! (《资治通鉴》)
刘武周散布谣言,使得不少人对王仁恭恨之入骨。很快,刘武周又进行了一轮煽风点火。这一次,更加坚定了他们起兵造反的信念。有一次,刘武周假意称病在家。当地的许多英雄豪杰,纷纷前去探望。于是,刘武周当即杀牛宰羊,宴请众豪杰。宴席间,刘武周故意对众人放言道:
壮士岂能坐待沟壑!今仓粟烂积,谁能与我共取之? (《资治通鉴》)
很明显,刘武周这是撺掇众人一起造反。他暗示道,仓库中粮食堆积如山,你们如果想要,就跟我一起去取。结果,刘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