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唐军将士,在高墌城外深挖壕沟,修筑壁垒工事,构建防御体系,做好与西秦军队打持久战的准备。
李世民的目的很明显,薛举无非就是想在高墌这个地方,与唐军主力决战,进而速战速决。然而,李世民才不会上他的当。薛举想要决战,李世民就偏不与他决战,而是坚壁清野,严防死守。
总结起来,李世民的战术策略,就是一个字:耗!他知道,西秦军中缺乏粮草,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他们拼消耗,等到西秦军队粮草耗尽,士气低靡之际,唐军大举出击,绝对可以一战而定乾坤!
这是李世民在唐初统一战争中惯用的战法:疲敌之计,并且屡试不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李世民会在战场上,抓住一切稍纵即逝的战机,实行疲敌之计,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等到敌人人困马乏之时,对其实施雷霆一击。
譬如,李世民在攻打洛阳王世充的战役中,就将这种疲敌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王世充与李世民的数次交锋,都以失败告终后,索性龟缩在洛阳城中,保存实力,不与唐军正面交战。
对于王世充的婴城自守,李世民采取的策略则是,对洛阳城围而不攻,逐步消耗洛阳城中的粮食、士气。最终,王世充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不得不向河北窦建德求援,相约共同夹击唐军。
如果按照李世民层层推进,不急不躁的疲敌之计,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打败薛举,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李世民精心制定的疲敌之计,却在第一次与薛举的交锋中,意外落败。这样的结果便是,唐朝第一次与西秦薛氏的较量,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发起第二次抗击西秦的军事行动。
按照常理,李世民的疲敌之计,布置周密,不应该出现纰漏才是。事实上,这次的失败,责任并不全在李世民。本来,疲敌之计,如果按部就班地实施,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经典战役。问题是,下面的将领,并没有真正领会李世民的意图,将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以至于,断送了这条军事妙计。
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李唐、西秦两军对峙,决战开始之前的关键时刻,唐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个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身为唐军西讨元帅的秦王李世民,突然病倒了。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世民率领唐军,刚刚开拔至高墌不久,突感身体不适,竟然一病不起。经过诊断,李世民染上了严重的疟疾。
作为唐军主帅,在此关键时刻,李世民突然身患疟疾,这对于唐军将士而言,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李世民患病,肯定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