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指挥作战。于是,李世民将军中事务,以及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了唐军的副统帅: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在李世民养病期间,由刘文静、殷开山负责指挥唐军。
但是,李世民也不是完全就能放心养病。他担心,自己这一病,先前制定的疲敌之计,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万一刘文静、殷开山等将帅,不遵军令,擅自出击,那么,自己所精心制定的疲敌之计,也将前功尽弃。所以,李世民在养病之前,对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千叮咛万嘱咐,告诫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举粮少兵疲,悬军深入,意在决战,不利持久,即欲挑战,慎无与决。待吾差,当为君取之。 (《旧唐书·刘文静传》)
李世民早就看出了薛举的短板,西秦军队粮草不足,士卒疲敝。只要唐军将士保持足够的耐心,奉行坚壁清野,稳扎稳打的疲敌之计,消耗西秦军队的有生力量,打败薛举也就指日可待。
然而,在李世民走后,刘文静等人却将李世民的忠告,抛在脑后。刘文静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同时也是李世民秦王集团的重要谋士。他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军事上得力的助手。
当初,李渊决定在太原起兵,为了稳住突厥,特意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刘文静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当即委派大将康鞘利,率领两千突厥铁骑,帮助李渊攻打关中,同时又献上了一千匹良马。刘文静出色地完成了联络突厥的任务,不仅解决了李渊起兵的后顾之忧,而且又为李渊起兵争取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之后,刘文静一路跟随李渊起兵,从太原一直挺进关中。在这个过程中,刘文静屡建军功。尤其,在对付镇守河东郡的隋将屈突通时,刘文静巧施妙计,袭破屈突通,保证了李渊可以顺利向关中进军,平定了新安以西大片地区,迫使屈突通归降李渊。李渊占据长安后,论功行赏,刘文静升任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拜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同时位列宰相。作为太原元谋的重要功臣,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起获得一项“特恕二死”的特权,可见,刘文静当时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刘文静还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按照常理,刘文静也是为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并不是纸上谈兵的务虚之辈。更何况,此次李世民率军迎击西秦,刘文静正好是李世民的元帅长史,相当于唐军的副统帅。而且,从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