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一直和李世民心有灵犀。所以,刘文静没有理由质疑李世民的决策,犯下兵家大忌。
起初,刘文静还是严格遵从李世民的叮嘱,坚守不出,与薛举进行拉锯战。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刘文静架不住手下将领的怂恿。在这些将领的怂恿下,刘文静脑子一热,竟然犯了和李密一样的错误:轻敌冒进,仓促出击。正是由于刘文静的意气用事,才导致了唐军在与西秦的第一次对垒中,意外落败。
那么,究竟是谁怂恿刘文静呢?司马殷开山。李世民在养病之前,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刘文静、殷开山二人,告诫二人,万不可轻易出击。刘文静自然是领会了秦王的意图,可是,殷开山就不一样了,他没有李世民的战略眼光,一心只想建功立业,求战心切。说到底,殷开山就是一介武夫。
在殷开山看来,秦王过于谨慎了,真要打起来,唐军未必会败给薛举。基于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殷开山开始不断鼓动刘文静,主动出击,攻打薛举所部;如果打败了薛举,那将是大唐建国之后,第一份骄人的战功:
王体不安,虑公不济,故发此言。宜因机破贼,何乃以勍敌遗王也! (《旧唐书·殷峤传》)
殷开山的意见是,现在能够打败的敌人,何必要留给秦王去解决呢?那么,刘文静听完殷开山的话,是什么反应呢?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估计刘文静还记着李世民的嘱托,没有答应。
过了不久,殷开山又来劝说刘文静,出兵进攻薛举:“王不豫,恐贼轻我,请耀武以威之。”然而,殷开山这一次的劝说,刘文静的态度,却与上一次截然相反,他也开始犯起了糊涂。
虽然,刘文静一心求稳,但是架不住殷开山反复挑唆。与此同时,刘文静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性格缺陷。此人虽有才华,却过于自负骄矜,利令智昏。经过殷开山的挑唆,刘文静也觉得李世民的战术过于保守,畏首畏尾。最后,刘文静耳根一软,头脑一热,竟然将李世民的嘱咐,忘到了九霄云外。
于是,刘文静、殷开山违背李世民的军令,擅自率领唐军主力,出营向薛举准备发起进攻。刘文静、殷开山二人,将唐军主力开到西秦军附近,陈兵于高墌西南,打算在此处,与薛举决一死战。
既然要与薛举决战,就要有一个周密、稳妥的作战计划。可是,刘文静和殷开山,又犯了一个致命的兵家大忌:轻敌。刘文静、殷开山自恃兵多将广,根本没把薛举放在眼里,因此,整个部队几乎没有设防。
原本,刘文静、殷开山不遵军令,擅自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