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经犯了冒进的军事失误。如今,整个部队不设防,更是错上加错。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将唐军的侧翼、背后,完全暴露在了西秦铁骑的攻势下。如果西秦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唐军防线必定会全线崩溃。久经战阵的刘文静、殷开山,居然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这不正是当初李密犯下的失误吗?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洛阳北邙山决战,李密自大轻敌,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沿途不设壁垒。最终,让王世充钻了空子,发起突然袭击,李密的十万瓦岗军,一败涂地。而今,刘文静、殷开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事实证明,刘文静、殷开山必将因为他们的失误,付出惨重的代价。
唐军主力倾巢而出,陈兵高墌西南,正中薛举下怀。先前,李世民制定了坚壁清野的疲敌之计,让薛举甚为苦恼。本来自己的粮草就不多,经不起唐军这样的消耗。可是现在,唐军竟然主动出击,而且,部队还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薛举急于速战,认为这正是大破唐军的绝好时机。
因此,薛举决定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看到唐军疏于防范,薛举趁此机会,抓住唐军防线中这一漏洞,派遣一支精兵,迂回到唐军背后。薛举的意图是,从背后对唐军发起袭击,掩其退路。
此时,在后方养病的秦王李世民,得知刘文静、殷开山擅自率领主力离营,震惊不已,根据《旧唐书·薛举传》的记载,“太宗闻之,知其必败,遽与书责之”。病中的李世民,料定此战,唐军必败无疑。
震惊之余,李世民立刻亲自写了一道手令,派人送给刘文静、殷开山,无论如何也要阻止他们,让他们把军队撤回来。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这个时候,也无法左右战局的发展。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九日,李唐、西秦两军,在浅水原展开大战。由于刘文静、殷开山轻敌冒进,唐军仓促出战,防御体系出现重大纰漏;而薛举则诱使唐军出战,派遣精锐,迂回到唐军背后,发起突然袭击。
所以,浅水原一战,唐军遭遇重创,八总管全部战败,唐军将士死伤惨重,多达十之五、六。也就是说,将近三万唐军丧命于浅水原。并且,在浅水原之战中,唐军许多开国将领,要么阵亡,要么被俘。比如,八总管之一的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将领,全部被薛举俘虏。
值得一提的是,刘弘基其人。刘弘基是唐王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最早追随李世民的功勋大将。从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刘弘基跟随李世民,一路血战,立下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