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西北狼烟(2)——折戟浅水原(8 / 16)

厚望的秦王李世民,却在唐王朝建国后的第一战中,意外地马失前蹄,宝剑失锋,四万唐军折戟浅水原。

首先,先来看看薛举西秦大军这边的情况。根据《旧唐书·薛举传》的记载,西秦大军兵围泾州后的战况:

举悉众来援,军屯高墌,纵兵虏掠,至于豳、岐之地。

薛举率军兵围泾州后,指挥主力人马,向高墌方向攻击前进,很快占领了高墌外围。与此同时,薛举大肆纵兵掳掠,又在东北、西南两翼,从西秦军队中抽调出部分机动骑兵,进军至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扶风郡)一带,袭扰唐朝关中重镇。薛举双管齐下,对唐王朝形成了绝对的军事压力。

应该说,薛举不愧是一代枭雄,用兵老辣,这一招不得不说非常高明。一方面,薛举亲率主力,在高墌牵制住李唐王朝的西征大军;另一方面,则派遣一支偏师,深入关中腹地,袭扰唐朝关中军事重镇。

薛举如此用兵的目的,无非就是对唐朝施压,让唐王朝陷入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关中遇袭,唐军主力被拴于高墌,与薛举大军鏖战,自然无法分兵,救援关中。这样一来,薛举的此次攻唐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薛举的兵力部署,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唐王朝这次算是碰到劲敌了。

虽然,薛举用兵独到。但是,唐军之中,却有人一眼看破了他的战略意图,谁呢?秦王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领四万唐军主力,行军至高墌城外,与西秦大军迎头撞上。李世民立即作出部署:

太宗又率众击之,军次高墌城,度其粮少,意在速战,乃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 (《旧唐书·薛举传》)

李世民率领唐军,来到高墌城外后,与薛举的西秦大军,呈对峙之势。很快,李世民就发现了薛举一个致命的短板:粮草不济。薛举率领近十万西秦军队,从陇西远道而来,直扑泾州。长途行军,十万大军的粮草补给,自然难以维系。所以,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困境,薛举只能采取以战养战的办法,来弥补粮草上的漏洞。

不要看薛举表面用兵的动静,非常浩大,既在高墌一带大肆劫掠,与唐军对峙;又派遣一支偏师骑兵,袭扰豳州、岐州二地。但是,李世民非常清楚,薛举这样大张旗鼓,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粮草不济的短板。在粮草补给不足的情况下,薛举十分急于速战速决,急切地想要打败唐军。

显然,李世民看穿了薛举的意图。既然薛举想要速战速决,李世民偏不如他所愿。来到高墌后,李世民立即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