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西北狼烟(2)——折戟浅水原(14 / 16)

再次跟随李世民讨伐西秦。李世民第二次西征,一举打垮了薛仁杲政权,荡平西秦,攻下金城。平定西秦后,刘文静、殷开山因功恢复了爵位和封邑。同时,刘文静还被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浅水原惨败,李世民率领唐军东撤,返回长安。唐军撤回长安之后,薛举乘胜占领了高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西秦军队占领高墌后,薛举做了一件令人发指,且被后世口诛笔伐的暴举:

世民引兵还长安,举遂拔高墌,收唐兵死者为京观;文静等皆坐除名。

占领高墌后,薛举在高墌城中修筑了一座“京观”,以彰显自己打败唐军的功绩。不过,令人感到揪心的是,这座“京观”,都是用在浅水原阵亡唐军将士的尸骨、头颅所筑成的。很明显,薛举这是赤裸裸地在向唐朝挑衅。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由于秦王李世民患病,刘文静、殷开山擅自违背军令,轻敌冒进,最终,唐军兵败浅水原。因为兵败浅水原,李唐王朝在与西秦的第一次较量中,以失败告终。关于这次浅水原之败,两《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武德元年七月,薛举寇泾州,太宗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薛举进逼高墌,游兵于豳、岐,秦王世民深沟高垒不与战。会世民得疟疾,委军事于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且戒之曰:“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开山退,谓文静曰:“王虑公不能办,胡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曜武以威之。”乃陈于高墌西南,恃众而不设备。举潜师掩其后,壬子,战于浅水原,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 (《资治通鉴》)

说到这里,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浅水原之战的惨败,难道仅仅是刘文静、殷开山擅自违背军令,轻敌冒进所致吗?身为主帅的李世民,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当然不是。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李世民,但是,对于浅水原之败,他也应该负有一定的间接责任,不能说完全没有责任。

李世民在患病之时,就应该想到,自己的疲敌之计,可能会出现偏差。李世民在浅水原之战中,最大的失误,便是:选将不当。李世民的疲敌之计,总结起来,就是坚壁清野,步步为营。可是,这种战术,必然会使得唐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