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西北狼烟(2)——折戟浅水原(15 / 16)

军中一些急于建功的将领,躁动不安。所以,李世民患病后,这种躁动越发明显。

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贯彻自己的疲敌之计,李世民应该在患病期间,选派稳妥的将领,掌管军务。然而,李世民却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刘文静、殷开山。这二人皆是唐军中急于求战的典型代表。刘文静、殷开山一旦接掌军务,必定会违背李世民制定的疲敌之计,擅自出击,轻敌冒进。

事实也确实如此。正是由于刘文静、殷开山的轻敌冒进,最终导致了唐军在浅水原之战中的惨败,唐王朝在与西秦的第一次交锋中,意外落败。所以,李世民在浅水原之战中,最大的失误,便是选将不当。因此,浅水原之战的惨败,虽然李世民不是主要责任,但是,他也负有一定的间接责任。

总之,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在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中,唐军主力折戟浅水原,三万唐军将士埋骨沙场,高墌失陷,西北战线岌岌可危。因为浅水原之败,新生的唐王朝,遭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滑铁卢”。

自从唐军兵败浅水原,李世民率领剩余唐军,返回长安之后,唐王朝此时的边境局势,已经是万分凶险了。首先,浅水原之战后,薛举率军占领了高墌,西秦大军的兵锋,直指李唐军事重镇——泾州。泾州是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如果西秦军队一鼓作气,突破泾州,到时候,滚滚铁骑便能杀到长安城下,李唐亡国在即。

其次,唐军经历浅水原惨败,军力折损,士气低落。薛举若是这时挥师东进,攻打关中,唐军必定是兵无斗志,无法抵抗。所以,李唐王朝在这个时候,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生死一线的地步了!

然而,幸运之神总是眷顾李唐王朝。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到最后攻克长安,建立大唐王朝,他们与幸运二字,便有着不解之缘。同样,这一次也不例外。当唐王朝面临生死一线的时候,历史再一次将难得的运气,给了这个新生王朝。

浅水原之战,唐军大败,这对于薛举而言,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唐军新败浅水原,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关中防御一定非常空虚。薛举完全可以趁此机会,挟浅水原之战的胜利之势,直取关中,攻下长安,亦不在话下。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大好形势摆在面前,薛举居然错过了。面对唾手可得的长安城,西秦军队竟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并未向关中继续进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西秦国内出事了。正是西秦国内出现的变故,才使得唐王朝暂时度过了这次国家危机,得以重振旗鼓,休养元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