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因此,李密从小到大便自命不凡,心中一直有着一个英雄梦。杨玄感起兵反隋之时,李密就成了杨玄感的谋士。后来,杨玄感兵败身死,李密被抓。可是,李密却略施小计,逃出牢笼,从此成了一个通缉犯,四处流亡,浪迹江湖。
兜兜转转了几年,胸怀大志的李密,终于找到了他人生梦想的出发点,那就是翟让的瓦岗寨。来到瓦岗寨后,李密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一步步带领瓦岗军发展壮大,威震中原。比如,李密刚来瓦岗寨,见到翟让所说的一番话,足以看出李密对于图谋天下的勃勃雄心,他的这番话是怎么说的:
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自比为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由此可见,李密也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他也有意取代隋王朝,成就帝业。所以,在李密看来,只有攻下洛阳,方能号令天下,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综合以上三点因素,在建号魏公之后,李密就将瓦岗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定成进攻洛阳。并且,当时的局势也有利于李密进攻洛阳。经过李密的努力,瓦岗军实力日益增强。隋炀帝三下江都之前,让自己的另一个孙子,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而越王杨侗不过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所以,东都洛阳人心惶惶。此时,正是李密率领瓦岗军,大举对洛阳用兵的大好时机。
就在李密决定攻打洛阳不久,李密便以孟让(山东长白山起义军首领)为总管、东郡公。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九日,孟让率领两千步骑,趁夜进攻东都洛阳的外城,在洛阳外城的丰都市,大肆焚烧、抢劫,直到天亮拂晓,才引兵离去。这样一来,使得东都洛阳更加人心惶惶。于是,洛阳外城的许多居民,纷纷迁居至宫城里面。洛阳城中,各个衙署中都住满了人。并且,在此之后,洛阳附近的不少隋朝官吏、将领也相继归降李密。
巩县长史柴孝和、监察御史郑颐,献出县城,投降李密;隋朝虎贲郎将裴仁基,与其子裴行俨,杀死监军御史萧怀静,率领部众,举虎牢关全城,投降李密。在这么多隋朝官吏、将领,投降李密之后。李密授予裴仁基上柱国、河东公;其子裴行俨骁勇善战,也被授予上柱国、绛郡公;任命柴孝和为护军,郑颐为右长史。
很快,李密又收服了两位猛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