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章 入主关中(1)——李家父子初起兵(10 / 18)

“迷魂阵”:

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望风遁去。不然,彼众我寡,若悉军来战,必不能支。 (《资治通鉴》)

李世民的这条疑兵之计果然奏效,始毕可汗开始自乱阵脚,很快就撤军了,雁门之围遂解。这是李世民第一次上阵征战,是唐太宗第一次利剑出鞘,从此开始了李世民征战杀伐的戎马生涯。

当时的李世民,年仅十六岁,按照现在的说法,只是一个高中生。从日后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战绩来看,他是一个胆大心细,勇于冒险,从来不走寻常路,天马行空的优秀的军事统帅。这次雁门救驾,算是这位千古一帝的牛刀小试,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可以具有这样与众不同的韬略与胆魄,着实令人钦佩。

到了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看到天下狼烟四起,乱世将至,便有了图谋天下之志。于是,李世民有意说服父亲李渊起兵反隋。不过,在游说父亲之前,李世民在积极地为起兵作准备,也就是在积蓄力量。

怎样积蓄力量呢?李世民开始私下活动,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李世民结交了一大批谋士武将,比如像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这些谋臣武将后来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其中,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发妻长孙氏(后来的长孙皇后)的族叔。

在李世民结交的众多谋士武将中,有一个人至关重要,他就是刘文静。那么,刘文静何许人也?

刘文静,字肇仁,世居京兆武功,是后来李世民秦王集团的重要成员。隋炀帝大业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令,但是他却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可是,刘文静因为和瓦岗军领袖李密是姻亲关系,所以被关进了太原城的大牢里。

此时,李世民正在为父亲李渊的晋阳起兵积极筹谋,四处结交谋士,李世民认为刘文静是个人才,便与他倾心结交,亲自到监狱里来探望刘文静。刘文静见李世民前来探监,大喜过望,说道:“天下大乱,非有汤、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李世民多么聪明,立刻坦诚布公,回应道:

卿安知无?但恐常人不能别耳。今入禁所相看,非儿女之情相扰而已。时事如此,故来与君图举大计,请善筹其事。 (《旧唐书·刘文静传》)

刘文静见到李世民如此坦率,自己便也不藏着掖着了,开始和李世民分析天下局势,并且将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

今李密长围洛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