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李密坚信,李世民将来一定是终结乱世的盖世英雄。
因此,无论是儿时被人赞誉为有“龙凤之姿”,赋予“济世安民”的历史使命,还是长大之后,轻骑冲阵救父,被许多风云人物冠以“英雄”称号。都可以看出,在四分五裂的隋末乱世,年纪轻轻的李世民,在静默、蛰伏之中,逐渐展现出了未来作为一位平定四海,开创盛世的千古一帝的风范与潜质。
虽然,晋阳起兵是真正让李世民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军事舞台,崭露头角。可其实,李世民的第一次闪亮登场,并不是劝说父亲李渊晋阳起兵。他早在晋阳起兵之前,就已经亮过一次相。时间还要倒追到大业十一年,即公元615年,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第一次闪亮登场。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第二次巡行草原,被突厥始毕可汗亲率的数十万突厥铁骑,围困在了雁门郡(今山西代县)。隋炀帝被困雁门,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之际,内史侍郎萧瑀为隋炀帝献上一计:
突厥之俗,可贺敦预知军谋;且义成公主以帝女嫁外夷,必恃大国之援。若使一介告之,借使无益,庸有何损。又,将士之意,恐陛下既免突厥之患,还事高丽,若发明诏,谕以赦高丽,专讨突厥,则众心皆安,人自为战矣。 (《资治通鉴》)
萧瑀此人,很不简单,他是隋、唐两代的著名宰相,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萧瑀其人,是南朝萧梁皇室后裔,他的高祖父是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父亲是梁明帝萧岿,哥哥是西梁靖帝萧琮,姐姐更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
实事求是地讲,萧瑀算得上是隋唐时期的一代贤臣,唐太宗后来曾经写了一首五言律诗《赠萧瑀》,称赞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并且,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萧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帮助了李世民。
在突厥大军围城的情况下,隋炀帝采纳了萧瑀的建议,连忙下诏,招募天下诸郡,起兵勤王。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应征入伍,投在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麾下。云定兴其人,原来是隋炀帝的大哥废太子杨勇的岳父,他的女儿云昭训是废太子杨勇的宠妃。
但是,屯卫将军云定兴缺乏谋略,根本不会打仗,面对突厥大军围困雁门,他自己也傻眼了。年轻的李世民,崭露头角。李世民是如何崭露头角的呢?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军事才能,他向主帅云定兴献上了一条疑兵之计,简单来说,就是给突厥人大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