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48章(3 / 6)

是未来有科举制度,那些黔首、那些寒门子弟,终于不再需要寻求士族官吏的举荐。

可以凭借真本事,一展抱负了!

但贾诩不可否认的是,

这第一届科举制度,全国上下甚至连汉帝刘辰都极为关注的科举制度,他们凉州终究是小打小闹。

还是因为人口少,可以参加科举制的人口更少!

不过哪怕如此,贾诩、马超、庞德等文臣武将,依旧对科举制度十分上心,率重兵把守书院。

势必要让第一届科举顺利完成。

……

科举即将来临,像凉州这般重视的画面,出现在大汉天下各州各郡之中。

比如荆州南阳。

诸葛亮、庞统等南阳名士,这段时间都在疯狂学习。

自从科举制度出现之后,天下名士对于这个考试无比期待,纷纷抱着一举成名,报效朝廷的想法。

按照刘辰的政令所说,考取的名次越高,他们可以直接参与一方政务处理的层次也就越高。

简而言之就是,成绩越好,收入越高,官职越高。

实际上在政令传遍天下的时候,刘辰就已经将考试的科目和范围告知天下了。

考试的范围,包括数学、科学、天文、地理、律法、经义、政务、科技、发展、建设、爱国、军事等十五科目。

这十五个科目从选拔考试、乡试、会试,难度从简单到容易。

涉猎之广,需求之大,科目之多,超乎想像!

这当然不是刘辰经历过后世应试教育的毒打之后,丧心病狂的想要虐待一下汉朝的士子。

而是刘辰想要通过这种大范围的考试,择优选取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偏科型人才。

若是精通数理化,哪怕其他科目零分,依旧可以录取代表。

若是对时政、政务处理得心应手之辈,哪怕一些科目不及格,同样可以被破格录取。

若是对科技、对发明创造等有着高屋建瓴的建议,同样可以得到优先提拔。

总之哪怕偏科也无所谓。

大汉人才济济,科目如此之多,总有那么一两个是精通的。

这就是这项全国性质考试的目的,从各行各业之中选拔人才,给这些人才提供发光发热的机会和途径!

当然。

所知更多,精通更广,知识面更全的才子,成绩自然也是越高的。

像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栋梁之才,绝对会在这种公平公正的考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