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国外进口设备采用的技术也不是很合用。钢城本地铁矿石,年产量在四千万吨左右,目前来说是够用的。不过牛庄在经过多年的连续建设投产之后,钢城本地铁矿也渐渐无法满足其胃口。
这样牛庄临海的深水良港优势,便顿时发挥出来。从澳洲和南美洲海运的高品位铁矿,源源不断的从这里上岸。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声称,据说曹县在1991年9月之后也在和钢城集团勾搭,积极争取让茂山铁矿也成为牛庄的铁矿供应商之一,给的价格倒是颇为优惠。
仅1990年一年,渤海省钢产量便达到了1800万吨以上。钢城集团更是在1991年的元旦年会上放出豪言壮语,要在1991年实现集团产量突破2000万吨!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不是1991年,而是2002年。说这话的不是钢城集团,而是唐山市委了……
想要支持钢城集团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铁矿供应是不足够的。煤铁复合体,煤还在铁的前面。钢城集团敢于放出这样的大话,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在这里面。
白音华到绣城的白绣铁路,已经是运行快要两年时间了。
白音华这个名字肯定是没有钢城这么鼎鼎大名,但其在中国的国土资源部规划书上,重要性却并不比钢城铁矿差上多少。
因为这里有煤。
白音华煤矿的煤不仅是极为优秀的中灰低硫褐煤,而且开采条件得天独厚,乃是极为容易开采的露天煤矿!这也就是说,它并不需要太长周期的投资建设,就能爆发出相当程度的产能,保持与钢城集团钢铁产量相差不大的增幅。
原历史上,白音华向外界联通的铁路,要到2007年才完成白音华——大板——赤峰铁路的全线贯通。而白音华通往绣城港的铁路线扩容,更是要到2014年才开始批准。
不过在钢城集团牛庄项目的陆续铺开之后,煤炭能源的强大需求,促使了铁道部迅速铺开了白绣铁路的建设。只要能够联通白音华和绣城这个东北大门的交通枢纽,那么源源不断的煤炭就能立刻向牛庄供应过去,保障整个渤海省的钢铁产能。
只看原历史上,九十年代国内钢材的紧俏程度,就知道市场上对钢铁的需求多么强烈。
由此更可以知道,白绣铁路的建设优先级必然是相当之高。在中铁建投银行的支持下,白绣铁路是第一条从建设开始便执行最新标准的信息化铁路。
加强的地基能够保障同时双向对开万吨级列车组,铁通集团的全线数字化配置能够极大的缩短发车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