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朐忍人,被刘邦赐姓为扶的,晋时有扶猛,种落号“白兽蛮”,扶猛被封宕渠县男。
巴郡的賨人,主要分布在朐忍、宕渠、阆中、汉昌几个县,而且賨人也被称为白虎夷,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扶姓是賨人种落,扶禁应是賨族将领。
向存,个人怀疑是“何”或者“句”误写,如宕渠人王平,本养于何家,另有汉昌人句扶,这两两个人尤其是王平,从籍贯、勇猛、经历来看,都很可能是賨人,賨人应有何、句二姓。
所以扶禁和向存的战力,大家就直接用王平、句扶来代入好,总之,这万余賨人,可以说是庞羲的王牌部队了,然而在葭萌城下,“攻且一年”,不下!
“神兵”怎么不灵了呢?賨人善于山地作战,平原作战估计也不错,但你让这些少数民族攻城,可不难为他们吗?他们懂什么叫起土山、挖地道、造云梯?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大体一致,但细节却差很远,前者说守方“数百人”,后者说“八百”,前者说“且一年”,后者说“岁余”,前者说攻城有“万余”,后者说“万计”,前者说“斩存首”,后者说“退走”。
无论如何,霍峻这一仗打得漂亮,八百人击败上万賨人。
其实会有个疑问,这边打了一年的仗,刘备居然不派援兵?賨人也一直在城下耗着?
个人觉得,雒城之战和葭萌之战几乎同时,刘备军也进入了长达一年的苦战期,所以无法支援,而賨人除了围城的部队外,主力应该是翻山南下支援雒城去了,不过由于葭萌在敌人手上,补给跟不上,这支賨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有没有人注意到张松说“欲有外意”的人,除了庞羲之外,还有个李异?
这个李异的功劳,是当初杀了主公赵韪投降刘璋,结束了益州人与东州人长达一年的战争,但之后究竟干了些啥,没有记录,但能跟庞羲并提,一定也有不小的势力。
想一想,以庞羲和刘璋的关系,都差点闹独立自保,李异这个巴郡人,被张松诽谤之后,该怎么做?
吴国有个将领也叫李异,我一直认为只是同名巧合,但细想之下,却发现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法正在给刘璋的劝降书中说:“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意思是说,就算刘备兵力不足,孙权的弟弟和李异、甘宁还随时可以杀来。
刘璋对吴国的大将应该不熟,最多知道周瑜鲁肃有限几人,法正不说孙瑜名字就是怕他不认识,那李异、甘宁比孙瑜出名么?
甘宁是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