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阐一名纬,为人恭恪,轻财爱义,有仁让之风,后疾终於家。”所以刘祎就是刘阐,这是个老实人,而且刘备需要一个人质,也不想激怒刘璋,所以把他留下当俘虏了吧。
之后刘备让黄忠、卓膺南下攻刘璋(华阳国志中提到还有魏延),自己北上白水关收服守军,把白水军的妻儿都当做人质,然后带着降军会合黄忠。
有个小问题,刘备是被请来打张鲁的,为什么他的驻地葭萌在白水关的南面,也就是后方呢?
一来刘备不肯主动与张鲁碰,二来葭萌和白水的东面,巴西郡的大部还被张鲁控制着,北上会被张鲁军侧击,两面受敌。刘备驻在葭萌,能够支援白水和巴西两条战线,倒也挺有道理。
演义在这一点就上了当,罗贯中想刘备既然先杀杨怀高沛,说明这两人在去成都的必经之路上,所以把白水关改成“涪水关”,放在葭萌南边的涪城,大错了。
怕大家看晕,就简单一句——刘备在自己驻地杀了杨、高,然后北上抓兵,再南下攻城。
《庞统传》说,刘备“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这句话纯属瞎掰,在刘备进驻涪城之前,必须经过梓潼县,但却没有“克”。
王连:字文仪,刘璋时任梓潼令。
《王连传》和《华阳国志》记载相同:“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这个很扯,都打起来了,还讲什么“义”?
有两种可能,一是兵贵神速,刘备不愿在此多纠缠。二是王连其实投降了,陈寿跟他家关系不错,所以史书为他修饰。
不过《华阳国志》和《季汉辅臣赞》都同时称王连“固节不移”,看来确实是死守过城池的,而且这事挺有名。
刘璋投降后,王连被刘备封什邡令,不升不降。
后来王连表现不错,官至蜀郡太守等,封平阳亭侯,提拔过吕乂(演义名吕义)。
演义中没有王连,张国良评书中将王连设为麦城太守,关羽死后自刎,倒也显得忠义。
不过我把所有资料读下来的感觉是,王连并非什么忠义守节之人,只是谨慎而已,因为开战之初,他根本无法确定刘璋和刘备谁能获胜,不敢随便押宝,如果刘备真的下决心强攻,生死关头王连的表现又不同了。
王连另一个出名的事迹是劝孔明不宜亲自南征,导致南征的事被拖延,这正体现了王连的性格。
廖立评价:“王连流俗。”廖立虽狂,但看人还是很准的。
梓潼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