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传》提到的下一站就直接变成江州了,其间的朐忍、羊渠、临江、平都、枳县都被省略,仔细查了一下,也没找到一丁点相关记载。
江州为巴郡郡治,就是现在的重庆,作为川东第一大城,这里再不打一仗就说不过去了。
张飞骂严颜的时候,说:“大军至,何以不降,敢逆战!”这说明,前面的各城投降都成惯例了,突然遇到一个不降的,以至于张飞会惊讶和愤怒。
《张飞传》:“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此后包括《资治通鉴》在内几乎所有书籍,都将严颜定为巴郡太守,但是……
《华阳国志》记载:“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赵筰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
既然有更详细的记录,那么当然是华阳国志更可信了。
陈寿为什么会搞错呢?其实他和常璩看到的原始资料应该是一样的。
《华阳国志》:“刘主至巴郡,巴郡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严颜是巴郡人,这里没写错,是陈寿理解错了,把“巴郡”理解为“巴郡太守”的简称,当时确实常有这样的用法。
一个常识是,汉制不允许在本地任最高长官,巴郡人做不了巴郡太守的,虽然汉末大乱,偶然有违制的事例,但一般情况下还是会注意的,太守鼓动家乡人造反太容易了。
《水经注》:“至建安六年,刘璋纳蹇胤之讼,复为巴郡,以严颜为守。”
这一条应该是郦道元根据《三国志》推测的,但也不排除建安六年时严颜真是郡守,后来退休,建安十八年时助新太守赵筰守城。
益州敢于抵抗的将领不止严颜一个,严颜之所以被后人传诵,主要是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这里所说的断头将军,是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他以割三城为代价请楚国大军支援,胜利后用自己的头颅抵偿这三城。
严颜因为这句话,此后名声与巴蔓子并列,二将军的故乡更被朝廷命名为忠州、忠县,但严颜终究没有断头啊。
张飞义释严颜,待为上宾,两人都落得好名声,双赢,华阳国志对严颜的评语是“壮烈”。
严颜此后的结局,史料无载,有后世的碑文说他在刘璋降后自杀,但不可信,真要有这样壮烈的事迹,史书还不大书特书啊?
有人说严将军之名,是因为后来蜀汉封了将军,但从前文可知,严颜在刘璋时就被称为将军了,而蜀汉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