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以天縱聖智,旁工文章。其於詩,雖穆王《黃竹》、漢武《秋風》之詞,皆莫可擬其彷彿也。秦國大長公主薨,帝賜挽詩三首曰:「海闊三山路,香輪定不歸。帳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璣。明月留歌扇,殘霓散舞衣。「霓」一作「霞」。都門送車返,宿草自春菲。」「曉發西城道,「西城」一作「城西」。靈車望更遙。春風空魯館,明月斷秦簫。塵入羅幃暗,「幃」一作「衣」。香隨玉篆消。芳魂飛北渚,那復一為招。」一作「可為招」。「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環沁,「環」一作「還」。樓高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噫,豈特帝王,蓋古今詞人無此作也。按此條《冷齋夜話》述之。
李光弼代郭子儀,入其軍,號令不更而旌旗改色。及其亡也,杜甫哀之曰:「三軍晦光彩,烈士痛稠疊。」前人謂杜甫句為「詩史」,蓋謂是也,非叙塵迹摭故實而已。
古樂府中,《木蘭詩》、《焦仲卿詩》皆有高致。蓋世傳《木蘭詩》為曹子建作,似矣。然其中云「可汗問所欲」,漢、魏時,夷狄未有「可汗」之名,不知果誰之詞也。杜牧之《木蘭廟》詩云:「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驚學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殊有美思也。
劉攽詩話載杜子美詩云:「蕭條六合內,人少豺虎多。少人慎勿投,多虎信所過。飢有易子食,獸猶畏虞羅。」言亂世人惡甚于豺虎也。予觀老杜《潭州詩》云「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與前篇同意。喪亂之際,人無樂善喜士之心,至于一將一迎,曾不若岸花檣燕也。詩主優柔感諷,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張也。「怒張」一作「詬怒」。老杜最善評詩,觀其愛李白深矣,至稱白則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又曰:「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信斯言也。而觀陰鏗、鮑照之詩,則知予所謂主優柔而不在豪放者為不虛也。
竹有黑點,謂之班竹,非也。湘中班竹方生時,每點上有苔錢封之甚固。土人斫竹浸水中,用草穰洗去苔錢,則紫暈斕班可愛,此真班竹也。韓愈曰「剥苔弔班林,角黍餌沈塚」是也。按胡仔《漁隱叢話》云:「班竹惟清湘有之,鮮紫,倒暈如血色,天生如此,未嘗每點上苔錢封之。若廣右藤、梧之閒,別有一種班竹,極大,而班色紫黑,不甚佳,閒有苔蘚封之,非盡有也。」
韓愈《南溪始汎詩》,將死病中作也。句有「足弱不能步,自宜收朝蹟。」又云:「餘年懍無幾,休日愴已晚。」張籍《哭退之》詩略云:「去夏公請告,養病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