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十四章:大将魏延 二(2 / 2)

有关史料。《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始,国家(指曹魏)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诸葛亮首次北伐带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魏国无论在军事上、物资上,甚至在精神上连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可能在人烟荒芜、崇山峻岭的狭长山谷中留下一支伏兵呢?

二、夏侯楙未必会弃城而逃:。这又是不合情理的推论。夏侯楙何许人也,《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略》记载得很清楚,此人为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曹操以女清河公主嫁之。“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在西时,多蓄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可见,夏侯楙只知蓄伎纳妾,聚敛钱财,凭借“主婿”的裙带关系而都督关中,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内式的人物。

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断“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当然,万一他不逃走就攻不下来长安了吗?邓艾率领2000没有衣甲的疲惫之师,尚能一路攻下无数城寨,不曾歇息。就算是一代帝王刘禅作为皇帝之尊都投降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呢夏侯楙?更何况魏延有5000精兵,只攻一城,何惧城池不下啊!

三、就算攻下长安,也未必守得住:这是最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但魏延老于兵革,就算收不住,那就不守也就罢了!最多退回子午谷,但是却能调动敌方精锐,给诸葛亮的“平取陇右”扫清障碍,怎么算好像都不算太亏的。

四、万一失败,兵力本来就不足的蜀军损失太大:这个理由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损失再大也就5000人。而“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却不知道死伤了多少人。而违先主遗命而用庸才马谡,所丧之师又何止万人!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诸葛亮不是神仙,也未必时时刻刻都是那么精明,而魏延也不是庸才,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不堪。(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