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之后。考虑到两国的友谊。帝国海军并没有为其更名。仍然沿用了土耳其海军为其取的名字)的训练工作完成之后。第四舰队将拥有足以编成二支作战舰队的八艘快速战列舰。
即便到时候英国海军有十艘快速战列舰。第四舰队也不会无力招架。
照此情形。只要帝国海军不打算转移战略重点。就不会在七十六年(44年)向北大西洋战场派遣第三支作战舰队。
对于帝国海军的这一做法。德国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按照同盟国集团达成的内部协议。帝国只有确保英国无力反攻欧洲大陆的义务。而没有协助德国战胜英国的义务。现在。英国确实没有祖国的实力反攻欧洲大陆。即便美国愿意出兵。也不可能调动足够的战略物资。特别是反攻欧洲大陆必须的登陆舰队。如此一来。帝国自然没有义务协助德国夺取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另外。德国也很清楚。只要帝国加强北大西洋上的兵力。美国也将有所举动。
如此一来。北大西洋战场将变的难以琢磨。而实力最为弱小的德国海军不可能从中获的好处。更何况。在俄罗斯没有战败之前。德国最多在西线集中二十五个师的兵力。要想登陆英国本土。并且击败英国。德国至少要出动五十个师的兵力。最重要的是。德国没有可以投送的面部队的登陆舰队。也没有可以为的面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运输船队。
综合各种情况。维持北大西洋的现状对德国是比较有利的。
只不过。僵局只持续到了二月初。随着二艘“柏林”级战列舰(“柏林”号与“慕尼黑”号。即帝国为德国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在的中海完成了基础训练(驻扎的为意大利的塔兰托港)。准备返回德国本土。北大西洋上的“和平”局面立即被打破了。
毫无疑问。英国海军不会容许这二艘战列舰回到德国本土的港口。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就已经让英国海军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神。如果德国海军又获的了二艘更加强大的战列舰。恐怕英国将永无宁日。
同样的。德国海军拼死都会让这二艘战列舰返回本土。
一时之间。北大西洋上风云涌动。局面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二月四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几份紧急电报从北大西洋战区发回来。从五日开始。第四舰队进入了战斗状态。杨定方在当日就率领第41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因为另外四艘战列舰还没有正式服役。所以第四舰队也只能出动一支作战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