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1642),陕西延安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别号曹操。崇祯初率众起义。后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主要首领。楚十五家之一。崇祯十一年(1638)诈降于部督熊文灿。在郧阳、均州一带武装割据,与谷城诈降的张献忠遥为声援。次年,与张献忠重举义旗,转战于四川、湖广、河南等地。十四年,与张献忠不合,北上。会师于李自成,取得了中原会战的一系列胜利。十六年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与李自成渐生不和,被自成所袭杀。
经历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自用在山西联合各部,组成三十六营,是其中首领之一,后自成一军,单独作战。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曾向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投降,屯于郧县(今属湖北)以“受抚”为名,休息兵力。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再次起事,随张献忠转战四川、湖广、河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自用在山西联合各部,组成三十六营,是其中首领之一,后自成一军,单独作战。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曾向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投降,屯于郧县(今属湖北)以“受抚”为名,休息兵力。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再次起事,随张献忠转战四川、湖广、河南。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部进入巫山,为四川女总兵秦良玉阻遏。于是,这位绰号"曹操"的黠贼突然进攻夔州,又被秦良玉率兵击走。不久,秦良玉率兵在马家寨邀击贼军,杀其骁将"东山虎",斩首六百余级。然后,秦良玉乘胜,与明军在谭家坪、仙寺岭连败贼寇,夺得主师大纛,并生擒其副手"塌天",败走。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因与张献忠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因受人挑拨,曾私通明将左良玉,后被李自成以此为借口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回革5营的贺一龙。
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
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水浒传〕对明末的社会影响力很大,柳敬亭的说武松天下闻名,形成了造反有理的社会氛围。明末的学者李贽,对于官逼民反是抱着赞赏态度的,引起了权贵们的愤怒。御用文人们对李贽进行了口诛笔伐,并没有起到改善社会的作用,下层社会是不读那些文字的。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总体爆发了,兴起了流贼。延安是革命老区,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山中到处都是贼寇,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