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袁崇焕(3 / 20)

无清 默临风 17705 字 2021-08-04

不妥,上书朝廷,力争。朝廷命大学士孙承宗亲往视察,六月二十六日,孙承宗抵山海关,驳回了山海重关之请。孙承宗召集关内外众臣公议,阎鸣泰主守觉华,主守宁远。孙承宗实地考察后,认为宁远乃山海天然重关,听从之议。

八月,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王在晋调南京兵部尚书。阎鸣泰升任巡抚辽东,调永平道。九月,孙承宗抵关。十二月,阎鸣泰令审核兵数,私斩小校,(《明史本传》,《三朝辽事实录》中记其杀二人)导致军营几乎哗变。孙承宗怒其以以监军专杀,请罪。

天启三年(1623年)春,孙承宗令抚哈刺慎各部,令其移出八里铺至宁远,收复二百七十里(《孙承宗年谱》)。孙承宗初令祖大寿筑宁远城,九月又令和满桂前往,定城规模,令祖大寿等督建城。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竣工,逐成关外重镇。

天启四年(1624年)春,孙承宗上疏言“宁远可战可守”,又说“愿用崇焕指殚力瘁心以急公”不愿用“腰缠十万之逋臣,闭门颂经之孱胆”,帝听之。

九月,马世龙等携兵一万两千巡边广宁,叙劳进兵备副使,继又升至右参政。同年,父病故,两疏请辞,不许。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遣兵分驻锦州松山杏山等城,同年,因柳河之战,孙承宗屡次遭参,请辞。十月,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

宁远大捷

高第上任后,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力主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力拒,金启倧书曰“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亦力争不可,其言:“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高第不听,仍令马世龙撤宁、前二城之兵。(《孙承宗年谱》),说“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边事小记》)高第只得尽撤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处兵马,弃粮粟尽十万余石。十二月,升任按察使,仍主事宁前。(《督师纪略》)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渡辽河。右屯守将周守廉逃,松山等处守将左辅亦烧毁粮储庐舍而退。(《东华全录》)。闻之,与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集将士誓守宁远。令中左所都司陈兆阑和都司徐敷奏率兵入城,左辅朱梅为外援。(《三朝辽事实录》)。又传令通知前屯赵率教,山海关杨麟有宁远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