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诧傺以终,可不悲乎!
廖树蘅曰:湘绮此文,较骈枝室尤佳,波澜格局略同,高老过之,学以年进也。论词得史公之遗,令人往复不尽,卧侯不死矣!
其人其诗,于一序二传,可知其概。运所叙,与三立间有异同。观易父之死,陈传谓里豪贿狱卒毙之,王传则云骆秉章下檄斩之,其事不侔矣(树蘅子基或,于《宁乡县志》传观易,此节谓:“观易……乞援曾公,诺之。仇闻而惧,观易未及反,而虎已先毙矣。”传末附叙其子云:“子志毅,诸生,未几亦卒。”)王传(坊本《湘绮楼文集》未载)树蘅特加称叹;文固佳,然论词与寿树蘅七十序之“当东南鼎沸之时,天下波靡,而独有湘乡曾侯为求人才分国忧之言,于是左胡和之,虽走卒下吏,一艺之长,得以自达。运弱冠与其议论,湖外人才搜访遍矣,宁乡近邑,廖氏名族,有荪亥先生者,与刘克庵兄弟游,称名诸生,竟寂然不相闻。”略词意近复,似均不无矜气(寿廖之作,时期似在传隆之后)。(民国二十六年)
谈吴士鉴钱唐吴纟斋(士鉴)近卒于里,清季词臣中著淹雅之誉者也。光绪己丑举人,壬辰榜眼,以翰林院编修直南书房,官至侍读,历充癸巳甲午顺天乡试,戊戌会试同考官,江西学政,资政院议员。著述颇富,尤致力于史(著有《晋书注》等)。其壬辰会试之获售,盖几失而得之,卷在同考官第六房吴鸿甲手,头场已屏而不荐,迨阅第三场对策,乃叹其渊博精切,深得奥,始行补荐,竟获中式。时先研甫兄亦与分校(第十五房),闱中知其事也。揭晓后,鸿甲语人:“斋头场文,复视亦甚工,不知初阅何以懵懂一时也。”乡会试专重头场(《四书》文),久成惯例。头场不荐,二《五经文》三(对策)场纵有佳文,房考亦多漫不经意,难望见长。同光间潘祖荫、翁同为大臣中讲学问者,屡掌文衡,矫空疏之习,每主试,必属房考留意经策,于策尤重条对明晰,以赡实学而劝博览。是科同为正考官(祁世长、霍穆欢、李端菜副之),纟斋以第三场文特工得隽以此。考同日记,是年三月十五日云:“策题:《论语古注》,《新旧唐书》,《荀子》,《东三省形势》,《农政》。”闻纟斋第三题文是为同所赏云。
先研甫兄与纟斋交甚厚,其诗,辛卯有《和吴公》云:
后起英流近有无,少文情愿屈张敷。
文章气谊莺求友,学问渊源彗画涂。
藏室相将探柱下,选楼何必坠江都。
无端引入西州感,接响谟觞谓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