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枪矛头这种捅刺伤害……这种机会不是没有,但发生几率已经很小没必要每个人都披挂几十斤的重甲去作战……
当然最后一种伤害来自于自己人的误伤……其实被子弹误伤和手榴弹误伤的结果其实没啥两样,在步枪子弹面前,你就是挂两层盔甲防住铅制子弹的穿伤也会被传递的动能震断身躯的骨头,这种内创伤比起直接洞穿的创伤还要难以治愈和让人痛苦……更不用说大炮误伤了,甭管是火炮霰弹还是实心铁蛋开花弹,碰上基本就是一个死……因此虽然误伤事故发生次数不是很多,但只要每出现一次中招的倒霉鬼不是重残就是一个死字,能挺下来的都属于幸运儿中的幸运儿……最终历次误伤造成的总阵亡和战斗减员数字能占据三大伤亡方式中的一席之地……
除了盔甲的保证,在作战队伍里身穿白色衣服或者是捆系白色布条在肩膀以及软帽上有白边的人也是守卫战士们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医护兵!
医护兵或者说是山村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很受重视,毕竟山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从外界搜罗到几名正儿八经的大夫,而且中医的特点也注定了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因此邓时锋虽然并不太喜欢西医,可却也不能否定西医条例化和模板化的教育培养优点,而且对于这种刀枪创伤救治,西医也具有自身很大的便利姓和优势。
经过这几年的累积,目前山村的教育系统已经培养出上百名初级医务人员,和一批具有基础救护知识的学员以及同样具有基础救护水平的大量士兵(士兵都会接受如何自我救护的专项训练,没有哪个士兵会讨厌学习这能保命的知识),虽然这些初级医务人员只能看个小病和擅长创伤医治,但即便是这样,这些医务人员也得到了从行政高层到底层百姓各个阶层人员的拥戴好评,——谁都希望自己生病和受伤时有个大夫咧……
由于正式的医务人员还不是很多,而且还要顾及治下领地的医疗卫生工作,他们通常被分成两批人员,一批在学校跟随邓时锋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师弟师妹,另外一批则进入到各个村落开设的医疗点或者是游动医疗服务队,一边给山村的BOSS刷整体好感值,一边在实践中摸索累积自己的医治经验,而作战时,则视作战规模大小、兵力调配和预期敌我伤亡来调派尽量多的医护人员随队出征。
在多次作战中,这些带着白色标识的特殊人员往往都是双方最受优待的对象,注意这个优待二字没打双引号。
就拿最近一次攻打柳州城作战来做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