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总理的权力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类似与之前的丞相之外,其他各部的大臣的权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削弱,再也无力对抗皇帝,反对新政了!
从这里看得出来,朱祁钰的第一次政府改革的目的是要铲除新政的障碍,其中驱逐旧臣,重用新人,分化内阁大臣权力,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以皇帝为核心的新政能够在全国得到推广。当然,地方政府的改革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阁政府在推广新政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在当时,为了能够让新政在政府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祁钰空出了很多内阁大臣的位置,只设置了副臣,也就是各部的副部长。而这些副臣都是朱祁钰的学生,同时也是新政的坚定拥护者。显然,由这些年轻人当权,为了对抗旧臣集团,他们必然围绕在皇帝的周围,借助皇帝的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政策,让朱祁钰与年轻大臣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同盟的利益关系,皇帝将这些年轻官员当作了手里的武器与工具,反之,年轻官员则将皇帝当作了他们的靠山。两者都配合,让新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的推广,并且很快就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且广泛为百姓所接受,成为了帝国发展的最大动力!
不过,这种制度也有自身的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内阁总理大臣的出现,实际上是让帝国多了一个类似于丞相的人物,而相权与皇权本身就是矛盾的。在于谦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毕竟于谦并无夺权的任何想法,同时,于谦本人也是新政的拥护者,是皇帝的拥护者,他没有任何理由要与皇帝争夺对帝国的控制大权。不过,谁能保证在于谦之后,就没有其他的“丞相”来与皇帝争权吗?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于谦已经老了,经历了这十多年的风雨,他已经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老头。再伟大的人,能够战胜所有的敌人,但是却永远无法战胜时间,任何人在时间面前都会失败。当然,于谦也不例外,他可以陪伴着年轻的皇帝走过最为艰苦的岁月,可以辅佐皇帝战胜任何一个强大的敌人,但是当苍老到来的时候,于谦也只能倒下!
可以说,当时政府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控制住内阁总理大臣手里的权力,不仅仅朱祁钰这么想,于谦也是同样的想法。历史上对于谦的评价很多,所以也就不多说了。在两人都认识到,如果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过大的话,这对帝国的稳定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两个重要的办法。
一是再次改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