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零三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没有(5 / 6)

姚龙是浙江桐庐姚氏子弟,和其堂兄姚夔,在正统七年进士及第。

相传在三代以上,舜帝有两位大臣,一名叫夔,为乐官,一名叫龙,为谏官,后世常常以夔龙来代表辅弼良臣。

而姚夔、姚龙两兄弟和朝中的连中三元的商辂为同乡、同年,关系极为密切。

姚夔本人为乡试会试皆为第一,未能在殿试拔得头筹,没有连中三元。

姚夔现在领礼部右侍郎,巡抚贵州,主持云贵改土归流和官吏升降。

而姚龙自景泰五年起任江西左布政已经有三年之久。

朱祁玉靠在软篾藤椅上,看着手中的奏疏说道:“这姚龙历年考评皆为甲上,连宁阳侯陈懋都称其贤。”

姚龙到任江西左布政之前,是景泰元年至景泰五年的福建右布政。

当时宁阳侯陈懋刚刚平定了邓茂七民乱,对福建地方行农庄法。

而姚龙在景泰元年受命至福建,和陈懋配合行事,将战后的福建,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在江西地方,姚龙亦素有贤名,历次考成法考成,皆为甲上。

朱祁玉看着手中的奏疏,嘴角玩味的笑容越来越重,他笑着说道:“朕记得姚龙和姚夔两兄弟,可是桐庐姚氏的大宗,在桐庐县,有一万七千顷地,快抵得上襄王府了,姚氏家主叫什么来着,姚惟德对吧。”

兴安拿出了一个大部头的备忘录,仔细翻找了一下说道:“姚惟德,字建和,号学山,又号贤二处士,行辈二十五,学山书院的山长,也是姚龙的父亲,他们家有田一万七千顷。”

“姚惟德的胞弟弟叫姚惟善,是姚夔的父亲。”

“六月初,姚惟德和姚惟善二人,将良田纳入了农庄法,桐庐县令唐子昌专门上奏说:姚氏满门忠贞,荣禄学宾,以文行知名,好话说了一箩筐。”

姚氏半桐庐,想在桐庐推广农庄法。

没有姚氏点头,那能办的下去吗?

能是能,但是办的就不是现在这么温和了。

姚氏两山柱姚龙和姚夔,在朝中为官,姚龙坐到了左布政,地方官从二品,可称方伯。

方伯在周礼曰千里之外设方伯。

方伯这个官职,就是周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的。

大明民间对左布政尊称为方伯。

姚夔更是京官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再进一步,就是大明的师爷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