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凭我?而且今天的突然发作更是可疑,万一在上桥后发作,那就死定了。无论如何,先找哥哥是正事。”思杨胡乱想了想,转身走向镇子西面。
思杨赶到西桥时,风雪渐息,一颗惨白的太阳探出头挂在南山,桥边一个混沌摊冒着热气,几个马帮打扮的大汉一边吸溜着热汤一边发出酣畅的长叹。思杨有些饿了,摸了摸怀里的几枚铜钱,看了看桥对面,还是决定先等到哥哥再说。
走过西桥站了不多时,思杨看到哥哥从街上走了过来,扁担一头搭着俩竹篮,看样子东西也都卖完了。
“哥。”思杨招呼了一声。
“嗯,饿了吧,咱们稍等一会儿,镇上人说南山过来的船就要到了。”
思杨应了一声,就看到一群挑夫从几个饭铺里转出来,一窝蜂赶到桥边。抬头向西看去,河面上影影绰绰的一条乌篷大船驶了过来。
思杨带着几分好奇探头看着,一个船夫在船尚未靠岸时就撑着竹篙跳上了河床,接过船上抛来的胳膊粗的大绳,在桥边木桩上绕了两绕,大声吆喝了一声:“南山来客,接应着。”
声音一落,挑夫们就涌上前去,帮着搭好船板,一边吆喝声四起。思杨站在哥哥身旁,对嫂子家来的客人越发好奇。
记忆中只有嫂子嫁过来的时候娘家来了几个人,三年来一直也没人来过,嫂子也不见回乡省亲,这次突然前来,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随着人流渐散,哥哥拉了思杨一把,“来了。”思杨赶忙抬头看去,从船上走下来一个瘦瘦小小的老人,穿着一身青布长袄,也没带什么东西,就那么背着手慢悠悠走下了船。
哥哥迎上去叫了一声:“爹,是您来了。”思杨明白这就是哥哥的老丈人了,赶忙也叫了一声:“大伯好。”
老人笑眯眯地应了两声,上下打量了哥哥几眼,满意地点了点头,“走,吃点东西去。”然后背着手向镇子上当先走去。
思杨和哥哥跟在后面,哥哥不时回应两句老人的问话,思杨左右无事,就从背后仔细打量着嫂子的父亲。思杨在书院读书时见过不少老师就是穿着这种长袄,心知一般穿长袄的都是有身份的人,至少是不怎么干活的人,像思杨弟兄俩从来都是穿棉裤夹袄,干活方便。倒是听哥哥隐约说起过嫂子家在当地也是望族,不过这老人大老远来看闺女连个东西都不带,倒是有点奇怪,而且来了什么话不说,先要吃饭,怎么也不像个有钱人。
思杨一路想着,老人已经迈步进了一个店面,抬头看了看,“临江楼”,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