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府的消息。
如今京中的文武朝局并不复杂,因此,俞士悦能够推断出来的,多数重臣也能够推断出来。
因此,在朝野上下还有许多大臣在讨论到底要不要整饬军府的时候,同样有很多大臣已经开始考虑主持此事的人选了。
不出多数人所料,数日之后的廷议上,虽然对此事有所争论,但是,就连最初反对此事的王竑,在张輗等人拿出一系列的证据之后,态度也渐渐软化下来。
最终,廷议的结果,自然是顺利通过。
当天下午,内阁就收到了好几份奏疏,内容都是举荐主持者的……
王翱的公房当中,日头近了午间,中书舍人走进来,道。
“首辅大人,次辅大人到了。”
闻听此言,王翱从桉牍当中抬起头来,瞥了一眼自己手边刚刚看过的奏疏,上头的票拟正写着……
“……整饬军屯干系重大,主持之人当选德行出众,能力过人,在朝素有威望之大臣,方能顺利。臣王翱。”
将这些奏疏放好,他点了点头,道。
“请进来吧。”
不多时,俞士悦迈步进来,手里同样拿着几本奏疏,躬身微微行礼后,他便将奏疏放在了王翱面前的桌上。
“首辅大人,这几本奏疏,都是举荐整饬军屯主持者的,这段日子下来,我这收到了的奏疏不下二十本,想来,首辅大人这,应该也差不多吧?”
在一旁坐下,俞士悦端起中书舍人奉上的茶水,端起抿了一口,道。
王翱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拿起俞士悦递过来的奏疏翻开了一番,方才道。
“昌平侯杨洪,宁阳侯陈懋,成国公朱仪,靖安伯范广,猩城伯赵荣,成安候郭成,都督同知张輗,都督同知武兴……倒是差不多。”
说着话,王翱抬起头,道。
“看来这次,京中的勋贵们,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俞士悦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他收到的这些奏疏当中,举荐的人很多,基本上,就是王翱所说的这些人。
这并不难理解,整饬军府,说白了,就是要对如今就在军府当中的官员进行清查。
现如今的军府当中,几乎所有的官员,多多少少都跟京中的勋贵之间有所联系,清查军府,无异于是京中势力的一次大洗牌。
那么,谁来主持此事,对于各家勋贵来说,自然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旦是和自己交好之人来主持,那么便是一个扩大势力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