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机会。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院里弥漫的这股嫉妒和怨恨,尤其是针对傻柱的负面情绪。他心里乐开了花:太好了!傻柱这回可是犯了众怒了!看我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把他搞臭!
许大茂立刻行动起来,如同一个辛勤的蜜蜂(不过是传播毒液的),在院子里四处活动,煽风点火。
他找到正因为没弄到吃的而抱怨的邻居,故作同情地说:“哎呀,大哥,看您这日子过的,真是难啊!不像有些人,仗着自己手里有点权(指傻柱在食堂的权力),就大吃大喝,还接济小寡妇,把我们这些老实人都当傻子!”
他遇到对傻柱不满的刘海中或者阎埠贵,更是添油加醋:“二大爷(三大爷),您是不知道啊!我听说,傻柱在食堂里手脚可不干净了!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己家里划拉!那都是国家的财产啊!他这简直就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中饱私囊!”
他还故意散布一些更具体的、耸人听闻的(多半是他自己编造的)细节:“听说啊,食堂丢了好几袋白面,还有半扇猪肉,都怀疑是傻柱干的!这事儿要是捅出去,他工作都得丢!搞不好还得进去蹲几天!”
他把傻柱描绘成一个利用职权、大肆侵占国家财产的蛀虫,一个在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自己却过着“奢侈”生活(实际上傻柱带回的也只是些边角料)的自私小人。
他的这些话,极具煽动性。在物资短缺、人心惶惶的背景下,人们更容易相信这些负面信息,也更愿意将自己的不满和困境归咎于某个具体的“坏人”身上。
许大茂的煽风点火,如同在干柴上浇了一瓢油,瞬间点燃了院里积压已久的对傻柱的不满和嫉妒。
“原来傻柱偷了那么多东西!”
“怪不得他有吃的!”
“真是个败类!蛀虫!”
“这种人就该抓起来!”
针对傻柱的愤怒情绪迅速升温。许大茂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他知道,扳倒傻柱的机会,来了。他甚至开始在心里盘算,要不要真的去厂里举报傻柱?如果能把傻柱送进监狱,那他许大茂就算是彻底除掉这个眼中钉了!而且,还能在院里“立功”,说不定能挽回一点自己之前失去的声望。
一时间,四合院内风声鹤唳,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傻柱。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许大茂的恶意煽动,如同投入滚油中的火星,迅速点燃了四合院内因物资短缺和嫉妒而积压的对傻柱的不满情绪。一时间,“傻柱偷食堂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