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像一阵寒风,迅速吹遍了整个四合院,立刻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恐慌和焦虑。
“听说了吗?粮店没粮了!”
“菜也少得可怜,还死贵!”
“这可怎么办?家里米缸都快见底了!”
“这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抱怨声,叹息声,此起彼伏。而在这种普遍的焦虑中,不同人家的反应,以及邻里之间的互动,则更加凸显了之前光幕“盘点”所造成的隔阂与矛盾。
最先被大家“惦记”上的,竟然是平时最不受待见的阎埠贵。
为啥?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抠门,会过日子,平时省吃俭用到了极致。在这种时候,他家里是不是反而会有点“余粮”?
阎埠贵确实有点储备。他家地窖里藏着一些晒干的红薯干、土豆,米缸旁边还单独放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他平时省下来的一点点白面,轻易不动用。这都是他“节俭”的成果。
此刻,阎埠贵看着自家这点微不足道的储备,心里既有点得意,又有点恐慌。得意的是,自己的“深谋远虑”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不像那些大手大脚的人家,现在抓瞎了吧?恐慌的是,他这点东西,要是被邻居们知道了,会不会都上门来借?那他可就亏大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很快,就有邻居试探着找上门来了。
是住在后院的老王家媳妇,她家孩子多,平时日子就紧巴,这次供应一紧张,立刻就揭不开锅了。她犹豫了半天,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阎家的门。
“三大爷,三大妈,”王家媳妇搓着手,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那个……不瞒您说,家里实在没吃的了,孩子饿得直哭……您家……能不能……先借我点红薯干应应急?等粮店来粮了,我马上就还!”
阎埠贵一听“借”字,头皮就是一麻。他心里的小算盘立刻噼里啪啦响了起来:借给她?红薯干现在也是金贵东西!还?谁知道粮店什么时候来粮?就算来粮了,她拿什么还?还不是想赖掉?不行,绝对不能开这个口子!
但他嘴上却不能这么说,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哎呀,王家媳妇啊,不是我不肯帮忙,实在是……我们家也困难啊!”他开始哭穷,“你也知道,我们家就我一个人挣工资,养活一大家子,平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点红薯干,还是去年秋天攒下来的,都快吃完了,也就够我们自己家糊弄几顿的。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他又推了推眼镜,装作语重心长地说:“越是这种时候,越要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