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地提及,引来两人羡慕的目光。
同时,他在自己“设定”的领域(比如,一个freelance的项目,或者某个线上平台的顾问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获得了客户或合作方的认可。这些成功虽然低调,但公寓里的人或多或少能感觉到,林默似乎……混得越来越好了。
这种对比,无疑让曾小贤显得更加落魄和失败。
胡一菲看在眼里,心中对曾小贤的失望已经累积到了极点。她无法忍受一个男人在遭遇挫折时,不仅不能勇敢面对,反而将负面情绪迁怒于身边最亲近的人。这种抗压能力的低下,以及无法公私分明的幼稚行为,彻底暴露了他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
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掌控、只会怨天尤人的男人,又怎么能指望他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
胡一菲对曾小贤仅存的一点点怜悯和期望,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情绪化表现中,消磨殆尽。
压垮骆驼的,往往不是最重的那根稻草,而是最后一根。
曾小贤忘记了一个对胡一菲来说意义重大的承诺。
那是胡一菲读博期间,一篇耗费了她无数心血的论文,终于得以在业内顶尖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日子。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其意义甚至不亚于拿到博士学位本身。
当时,曾小贤也替她高兴,并且信誓旦旦地承诺,等到论文正式发表的那一天,他一定好好陪她庆祝,给她一个惊喜。
胡一菲一直记着这个承诺,也暗暗期待着。
终于,论文正式发表的日期到了。这一天,胡一菲的心情格外激动和喜悦。她特意推掉了其他安排,满心期待着曾小贤所说的“庆祝”和“惊喜”。
然而,从早上等到晚上,曾小贤不仅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连一句简单的祝贺都没有。
胡一菲忍不住给他打电话,想提醒他一下。
电话那头,曾小贤的语气却显得有些敷衍:“啊?你说什么发表?哦哦哦,想起来了!恭喜恭喜啊一菲!那个……我今天电台有点事,走不开,庆祝的事……改天吧,改天一定补上!”
他的语气轻松随意,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胡一菲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她能听出来,他根本就是忘了!什么电台有事,不过是临时找的蹩脚借口!
那个对他来说或许无关紧要的日子,却是她学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那个他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却被他如此轻易地抛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