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九章 西域(2 / 3)

局势之后,他的目光,开始投向了帝国的边疆,以及更长远的未来。

画面首先聚焦在了北方边境。长城巍峨,军旗猎猎。与历史上秦二世时期边防松弛、军心涣散不同,在扶苏的治理下,这里的防御体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加强。

关键在于,他对蒙氏兄弟的信任和重用,并未因登基而改变。蒙恬,这位在危难之际坚定支持他的老将军,依旧是大秦帝国的上将军,总揽北方军务。而历史上可能在赵高清洗中遇害的蒙恬之弟——蒙毅,这位素有贤名、曾被始皇帝信任倚重、能够“内主谋议”的文臣(或同样具备军事才能),在这个魔改时空里,也安然无恙,甚至可能被扶苏从某些边缘位置重新启用,成为了朝中辅佐的重要力量,或者是蒙恬在边疆的得力助手。

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或皆能文武),忠心耿耿,与扶苏君臣相得,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北方屏障。

扶苏深知“强国必先强兵,安边方能兴内”的道理。在经历了数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一定恢复之后,他并没有满足于被动防御。针对北方匈奴时常南下侵扰、威胁边境安宁的问题,他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策略。

画面展现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在蒙恬的精心策划和指挥下,数十万秦军精锐,携带充足的粮草和改良的武器(或许连弩的普及率更高,甚至有小规模的早期火器试验性应用),主动越过长城,深入漠南,对匈奴的王庭和主要部落,发动了一次决定性的打击!

战场之上,秦军阵列严整,号令统一。强弩齐发,箭如雨下,匈奴的骑兵冲锋在密集的箭雨面前损失惨重。秦军的步兵结成坚固的方阵,长戟如林,有效抵御了骑兵的冲击。而秦军的骑兵部队(可能通过与西羌等民族贸易得到加强),则在蒙恬的指挥下,灵活机动,迂回穿插,分割包围,给匈奴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最终,这场战役以秦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匈奴主力遭受重创,单于狼狈北窜,数年之内,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南下。大秦的北疆,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重用蒙氏柱石坚,君臣同心固边关。】

【国力渐复兵锋锐,主动出击扫狼烟。】

【北击匈奴扬国威,大漠从此不敢南!】

看到这一幕,咸阳宫内的嬴政,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和骄傲的神色!“好!好!打得好!”他忍不住拍案叫好,声音洪亮,“这才是我大秦的儿郎!就该这样!对付那些蛮夷,就不能手软!打出去!让他们知道我大秦的厉害!开疆拓土,扬我国威!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