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
就说供电吧,农村不提,就连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也隔三岔五的停电。
尤其是雨季的时候,线路被烧毁是常有的事。
维修工磨磨蹭蹭,即使塞小费,也要三五天时间才能搞定。
因为停电,苏尔电器七月份的产量,预计会比上个月低三成。
产能急缺的情况下,哪有功夫搞示威游行,抓紧时间生产才是正理。
那可都是利润,都是卢比!
至于那家苏尼尔电器,罗恩正在琢磨其他办法。
“阿希什,你去打听一下,那个苏尼尔有什么背景。”
“是,老板。”阿希什最近也结交了一些报社朋友。
苏尔电器在孟买已经不是无名之辈,马邦的本地报社经常会过来做报道。
一来二去之下,当然就熟了。
示意拉珠去泡杯茶,罗恩随即拿起桌上的档案看了起来。
苏尼尔电器,或者说风神电风扇,大概在五年前成立。
这个时间段有点意思,正好处于80年代末,是印度经济逐渐陷入危机的酝酿阶段。
只从这里就可以推断出,苏尼尔电器应该是有些背景的。
91年对印度商界来说是个分水岭,在那之前成立的公司,或多或少都有政治裙带关系。
那时候许可证制度还没废除,私企可以涉足的领域被如迷宫般的条条框框牢牢拴住。
公司能生产什么,可以使用什么技术,可以雇佣什么人,都有严格规定。
塔塔这些巨型企业,把控了石油、能源、钢铁、港口等基础工业。
他们财力雄厚,可以通过贿赂拿到相关行业的许可证,然后在这套死板的体制内有限度的腾挪发展。
但这些大公司没有国外劲敌的挑战,效率也十分地下。
因为这些家族的掌舵人想的,并非要如何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是如何得到政要的照顾,他们只要将关系疏通到位,就有机会扩张商业版图。
除开这些重工业,剩下的如腌菜、火柴、挂锁、木制家具等数百种商品,都被留给规模较小、生产力一般的小公司。
这种甘地主义的遗留,让印度制造成为了质量低劣的代名词。
他们没有外敌,不参与全球竞争,许可证又限制了后来者进入。
第2/2页)
巨大又封闭的印度市场,随意折腾。
然后他们发现,哪怕产品做的再烂都有人买,根本不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