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76章 造势(4 / 17)

既然朝廷现在缺官,先招这批人入仕再说。当不了宰辅、栋梁,去治理地方也行。

朱标随即开口说道,“今科之后,舅舅要在国子学多教导学子治民的法子。朝廷准备兴修水利,到时候让国子学的学子们去指导。”

很多人都以为国子学的人只会四书五经,可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国子学的不少人还是有本事的,历史上的朱元璋经常将国子学的这些学子派出去,分赴各地州府指导、组织百姓兴修水利。

包括朱元璋因为整顿吏治杀了很多官员的时候,也就是在国子学直接任用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

马寻心里有数了,说道,“那是好事情,这些人历练一下也好,以后当官了也能造福百姓。”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也是朱元璋的一个特点。

现在大明朝的一些达官显贵真的别说什么出身了,不是只有进士、举人才能进中书省。

包括一些富户,甚至连吏都谈不上的人,只要有才学、能力,就可以得到官身,甚至可以成为朝廷重臣。

朱标取过一份试卷看着,眉头越来越皱。

随即看着垂手而站的学子说道,“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马寻看了一眼这个脱口而出经义的储君,心里只能佩服。

而那学子更是激动、惭愧,“学生才疏学浅,审题有误,还请殿下责罚。”

看看,这就是大明的储君,看了看学子的试卷就针对性的指出问题了。

至于声音大了点、看似是提醒了这个考生,那也没什么关系。

等到这一场考试结束,马寻就要派人满大街的宣扬太子才学卓著,就算是这些举人都远远不及。第2/2页)

这样的做法好似是有些不对,但是这也正常,马寻这个主考官没必要事事都是寻求和其他人一样,有些特权也正常。

对于刘伯温的一些朋友过来,马寻还真的不怎么在意,也确实没什么好在意的。

说到底那些人是刘伯温的朋友,和他马寻没有什么关系。

无非就是为了刘伯温、刘姝宁的面子,也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养,稍微过来陪着说几句话罢了。

其他的实际上用不着多想,谈及到政事的时候,马寻可以直接选择脚底抹油,这个时候就没人能勉强他了。

而且以刘伯温的谨慎性格也不会让马寻为难,这都已经告老还乡了,自然就更加不愿意提及一些政事方面的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