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 章 (15)气血大揭秘:从“高”到“沉”,全面解读身体状态(3 / 3)

,而是形容一种肢体活动不够灵活、略显笨拙的状态。

同样地,“荣气和,名曰迟”则是在描述荣气调和但可能带来的一种身体感受。这里的“迟”,并非指时间上的延迟或缓慢,而是指身体在荣气滋养下,表现出一种沉重、不愿活动的倾向。当荣气调和但过于充盛时,人体可能会感到身体各部分都沉甸甸的,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同时伴随着一种强烈的困倦感,即“但欲眠也”。这种状态虽然不一定代表疾病,但确实反映了人体在特定气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缓迟相抟,名曰沉”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由于卫气与荣气调和过度,导致人体机能下降、出现沉重不适的病理状态。

“缓迟相抟”中的“缓”与“迟”,分别对应着卫气调和导致的肢体活动不灵活(四肢不能自收)和荣气调和带来的身体沉重感(身体俱重,但欲眠也)。当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病理状态——“沉”。

“沉”状态的具体表现包括:腰中直(腰部僵硬,不够灵活),腹内急痛(腹部内部出现紧急的疼痛感),以及但欲卧、不欲行(只想躺着休息,不想行走活动)。这些症状共同反映了人体在卫气与荣气调和过度的情况下,出现的机能下降、气血不畅等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沉”状态可能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紊乱,如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此,在治疗上,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以及病情轻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饮食、作息规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及服用中药等方法。

总的来说,“缓迟相抟,名曰沉”是对人体在特定病理状态下的一种描述。了解这些描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的气血调和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调养身心,保持健康。同时,在面对相关症状时,也能够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与治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