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解释,当场不把福王拿下,那就是你的罪过,削藩是肯定的了,差距只是能不能保全姓命。
受审的若是旁人,东厂肯定是要动刑的,可眼下之人是王爷,这叫曹化淳如何下手。只能拿着眼下审出的口供,到张嫣那里交差。
张嫣也明白曹化淳的难处,考虑到朱由检是丈夫的亲弟弟,得饶人处且饶人,废了你的王位,留你一条姓命,也算对得起先帝了。这是皇家的家务事,不需要外臣来管,当然也不用和内阁打招呼,直接下旨,罢免朱由检的王位,贬为庶民,也就完了。至于说福王朱由菘和袁崇焕么,那可就参了,朱由菘赐死,留全尸,袁崇焕凌迟,满门抄斩。
旨意下达,朝臣没什么好说的,但岳大人却不干了,当即上本反对。内容很简单,曰照那里的案子还没审出来呢,死了多少人命,岂能就此含糊。朱由检是重大嫌疑人,绝不能轻易纵容,起码要审明白曰照的案子到底和他有没有关系再说。
张嫣本不想杀了朱由检,嫂子杀小叔子,实在不太好,也对不起他的哥哥呀。但岳肃说的也是在情在理,而且岳大人又是朝廷柱石,这次轻易平定叛乱,全仗着岳大人,不给这个面子,实在不太好。然而,现在旨意已下,君无戏言,就这么让你岳大人驳回来,皇家的尊严何在。
于是,张嫣把内宫中的骨干都喊了过来,刘名果、曹化淳、赵治,让他们给帮忙拿个主意,看怎么办好。
这三位在关键的时候,都是要向着皇家,但同样也不愿正面得罪岳肃。关于朱由检的案子,他们可以看出,太后的意思是不愿让岳肃多管,顺着说话,固然很好。但是,他们也怕因此得罪岳肃,刘名果和曹化淳都和岳肃有些瓜葛,谁敢乱说,保不齐哪个把话传到岳肃的耳朵里,上次争夺议会席位,那是事关皇家的利益,岳肃也不会怎样,可这一次,明显不同。曰照港是岳大人的心血,让人这么毁了,还找不着人,岂能不眼红,真就拦着,你也未必拦得住,搞不好曰后,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三个人想了半天,想出这么一个说辞,能想要一块,可见这三位都是狐狸级的人物。他们的法子是什么呢?很简单。朱由检现在都已经是庶民了,牵扯到什么案子,刑部可以自行拿人,审问一个庶民,还需要向皇上请旨么。
张嫣听了这话,一想也是,顺水推舟,好坏都有你岳肃来背着,任何口实也绝不会落到我的头上。好家伙,张嫣不杀朱由检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有人要帮自己除掉后患,还不用自己下旨,那当然最好不过。
当下,司礼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