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爵爷能够襄助岳某,克服眼前的种种苦难,将粮价稳定下来。”岳肃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人这话说的实在,这国家兴亡,除了皇上、宗室之外,就应该属我等勋贵看的最重了。稳定粮价,才能稳定人心,这一点本爵也知道。这样吧,此事你我好生计议一下,希望能拿出一个完全的法子,为皇上分忧。”张之极是勋贵子弟,年少之时也难免和其他勋贵自己一样,有轻薄之心,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也逐渐变得稳重起来。三十来岁的他,也算是熟读史书,对历史上朝代兴亡,自然也有了解。岳肃说的话,他并没有觉得是危言耸听,同样他也更在乎大明朝的兴亡,甚至他还有一颗励精图治之心。他在五军都督府任左都督一职,可都督府里的都督有好几个,而且还是武官,哪怕在打仗的时候,都派不上太大的用处。想要为国艹劳,实在也轮不上他,眼下,张之极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只要自己能为朝廷出力,为皇上分忧,一定会更受器重,而且张家的地位也会更加崇高。
“现在北方粮食虽然紧俏,但一部分还是在各级勋贵的手中,好似广恩伯刘家,就有自己的米行。当然,哪怕所有勋贵的粮食加到一块,也不足以应付整个燕京一年的供应,更不要说是整个直隶了。不少勋贵,也都要到南方购粮,运到燕京贩卖。爵爷完全可以到南方购粮,来回走水路,天津那里有朝廷的水师,只要爵爷是用船购粮,朝廷可以调拨水师一半的战船,或者三分之二的战船给爵爷使用。爵爷以为如何?”岳肃诚恳地说道。
现在毛有见已经率战船从福建抵达天津,要知道走水路曰夜兼程,挂上帆正常走,十天八天就能到。水师有大小战船一百八十艘,这要是运粮,有多少就能运多少。
“大人所说的,确实是一个法子,可粮食运到,大人想让本爵按什么价格出售?”张之极问道。
“按照官价,一两银子一石。”岳肃说道。
“这……”张之极沉吟一声,随后说道:“运输方面,虽然有朝廷水师帮忙,但多少也是要有破费的,而且,现在南方的米价,也一定会受到北方的影响,一两银子一石,怕是连收都收不上来呀。虽说大人给了粮食专贩之权,但做起来也实在不易,本爵知道大人素来铁腕,可难报不会让本就乱的天下变的更乱。市场买卖,自有章法,我张家和贵泰山合作这么多年,令本爵也从中学到不少。只要物美价廉,就能打败同行,打败其他竞争对手,京城的丝货生意,就是因为这样,才慢慢被我们两家占据。所以,本爵以为,只要能有大批的粮食,并在价格上占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