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景,粮食能卖大价钱,张家岂会放过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少不得也要随波逐流,卖点高价粮。
“爵爷家中没有米行,那也没有关系,以爵爷的声望与地位,想要开设,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皇上有意,在天下间选择七人,只这七人,有权利贩卖粮食。大明朝的江山这么大,谁都要吃粮,把天下的粮米生意分为七份,不管是哪一家得到这个贩卖权,以后都会有大把的银子赚。爵爷,您说是吗?”岳肃微笑地问道。
“岳大人,您这意思,本爵当然明白,您说的是不错,可天下米商数以千计,就让七家贩卖,岂不是要得罪无数的人。还好本爵的家中没有米铺,对本爵也没有什么影响。”张之极故意说道。
别看张之极也就三十岁的样子,但说话滴水不漏。因为他看出这事虽然利益很大,但眼下却是要得罪不少人的。
岳肃见张之极故意不接话茬,所以单刀直入,说道:“爵爷,这七个人选,皇上有心在勋贵之中选出一到两人,英国公乃是勋贵之中第一号人物,不管选几个,爵爷都将是首选。因此,肃才亲自登门,想要和爵爷商谈一下,希望爵爷能够义不容辞。”
“岳大人,赚银子的买卖,谁都愿意干,但也不是什么都能干的。天下十三省,再加上九边重镇,这么大的地方,只准七家来贩卖粮食,一家最少要负责两个省,别说一年了,一个月下来,又要多少粮食?我李家和贵泰山合作京城内的丝货,经营数载,尚不能说全部垄断,更不消说是这粮食了。大人不是外人,咱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北方大旱,粮食紧缺,不管哪家米铺,手头上的粮食都不多。再者说,京城内贩卖粮食的米商,不是勋贵,就是有朝中大员撑腰,一次姓得罪那么多人,即便是我李家,也没有那个胆子。如果朝廷敢下如此政令,我敢相信,燕京城内有一半的官员和勋贵都会站出来反对,哪怕真的强制执行,京中的米铺全都关门,您让我张家哪来那么多粮食去卖。不说是两个省了,估计连燕京城里的人,都养活不了。”张之极见岳肃不藏着掖着了,自己也不用再装糊涂。毕竟和李家有合作关系,岳肃是李家的女婿,还是眼下最有权势的官员,干脆就说实在的吧。
“爵爷说的,肃也考虑到了,若是所有商家一心为国,肃也不会想到如此下策。但现在北方大旱,流寇又到处作乱,粮价若是不能稳定下来,只怕乱子会越闹越大,流寇也会越来越多,最后无法收拾。爵爷是大明朝一等一的勋贵,这国家兴亡,要比肃看的更重。所以,肃才会第一个登上爵爷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