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十一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2 / 4)

事情,和书信上写的,基本一样。看完之后,岳肃给韩爌过目,韩爌看完,依次是亓诗教、张正刚的内阁大臣。

众阁臣看罢,奏折又回到岳肃的手中,然后由岳大人说道:“三边总督杨奕山提请调山西、四川的兵马入甘肃,会剿流寇,诸位以为如何?”

现在四川和山西,其实都没有太多兵马,四川被王嘉胤折腾一气,兵马损失惨重,虽说也新招募了一些兵马,但都是新兵,难堪大用。山西更不用说,除了和王自用打了一气,鞑子也来折腾一番,损兵折将自不用说。

如此提议,若是洪承畴提出,阁臣们当即都会反对,因为这一战事关重大,让已经被逼进甘肃的流寇再窜回来,不光是陕西,连山西和四川都会大乱。再者说,你三边总督不是还辖着宁夏和延绥的兵马么,可以从那里调呀。不过知兵都知道,如果攻打甘肃,宁夏和延绥的兵马是绝不能动的,必须守住边界,以防流寇逃窜过去。

但是眼下的提议,是杨奕山提出来的,以杨大人的身份,再加上岳肃在此坐镇,谁敢直接给否了。说句不好听的,这事到底准不准,其实大伙说什么都是白扯,全是岳大人一句话的事。

同为岳党中人,张正刚第一个开口说道:“大人,下官以为杨大人的提议十分有理,现我大明外有鞑虏,内有流寇,鞑虏非一曰可灭,流寇若在不除,实在是养虎为患。所以,应按杨大人所言,调集兵力,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将流寇肃清。”

张正刚不懂打仗,但不管可不可行,看起来是没有错的。又是一党中人,哪有不帮衬的。

待他说完,岳党官员立刻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随后,亓诗教说道:“岳大人,下官也认为杨大人的建议可行,流寇之患,必须早平。”既然要和岳党联手治理国家,那就应该想到一起,剿匪是刻不容缓的,难得杨奕山肯做,那就让他赶紧将流寇平定,也省的天下动荡。

在亓诗教的带领下,齐楚浙三党的阁臣们也都一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现在,剩下来的就只剩韩爌一个人没表态了。韩爌也不懂带兵打仗,眼瞧着所有阁臣一起通过,自己也无话可说,只能通过。不过老家伙还是多说了一句,“剿匪确实刻不容缓,但从山西与四川调兵,也不知是否妥当,要不然请兵部尚书洪承畴帮忙斟酌一下,他久在陕西,对那里的事情最为了解。”

岳肃也是这个打算,想听听洪承畴的意见,于是当即派人到兵部衙门去请洪承畴到内阁议事。

内阁传话有请,自然不会有大臣耽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